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長波短訊

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金融答卷——農發行聊城市分行全力護航夏糧收購

2025年07月11日09:43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作為齊魯糧倉的重要支柱,聊城市今年小麥播種面積約622萬畝,預計總產達58.6億斤,較往年穩中有升。做好當地夏糧收購工作對穩定市場預期、促進農民增收、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農發行聊城市分行勇擔政策使命,以金融為筆,以責任為墨,提前謀劃、周密部署,為夏糧收購筑起堅實的資金后盾,讓豐收的喜悅化作農民口袋裡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早”字當頭織就金色保障網

據悉,今年聊城共投入2.1萬余台農業機械開展麥收作業,採取“成熟一片、收割一片、烘干歸倉”的流水線作業模式,搶抓農時加快進度。麥子收上來后,怎樣賣個“放心糧”“舒心糧”是農民最為關切的問題。該行將護航夏糧收購作為服務“三農”的頭等大事,通過“三早”舉措,為全市夏糧收購筑起堅實的資金保障,讓金融“活水”精准灌溉豐收的田野。

‌謀事在先,“早部署”下好先手棋。‌初夏時節‌,即組織信貸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小麥長勢,‌主動走訪‌糧食主管部門,全面掌握播種面積、預計產量、商品糧量、市場價格預期及企業收購計劃等‌第一手資料‌。‌同步‌與儲備企業、經紀人、農戶深入交流,認真研判市場形勢與各方心理預期,為科學決策奠定堅實基礎。

‌資金先行,“早籌劃”備足彈藥庫。通過調研,該行‌預測轄內企業‌收購資金總需求約3.2億元,貸款需求2.5億元,明確7家收購企業為貸款支持對象,覆蓋中儲1家、地儲6家,基本覆蓋全市主要收儲區域‌。‌5月底前‌,開通夏糧收購信貸審批綠色通道,‌高效完成‌轄區內10家糧食企業的評級授信工作,‌審批授信額度高達44.1億元‌,提前做好資金准備,確保在收購“開秤”前,足額資金即可撥付至企業賬戶,真正做到“‌錢等糧‌”。

‌服務前置,“早行動”暢通快車道。建立市縣行聯動、前中后台協同的高效機制,‌及早落實‌信貸計劃。‌大力推廣‌網上銀行、銀企直聯等‌非現金結算方式‌,保障收購資金調撥‌安全、高效、7*24小時不間斷‌直達售糧農戶,大幅提升支付效率和安全性。‌主動對接‌企業,動態掌握貸款發放、資金支付及收購進度,確保問題‌早發現、早解決‌。對符合政策的企業‌提供優惠利率支持,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夏糧收購貸款2.1億元,支持收購小麥1億斤。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快”字為要潤澤千家萬戶

該行支持的山東聊糧糧食和物資儲備有限公司收購現場。

該行支持的山東聊糧糧食和物資儲備有限公司收購現場。

金黃的麥粒順著傳送帶歡快地涌向糧倉,山東聊糧糧食和物資儲備有限公司的收購現場一派繁忙有序。與往年不同,一輛輛滿載新麥的卡車駛入公司大門時,司機隻需領取一張小小的IC卡,便開啟了高效便捷的“一卡通”之旅。登記信息、扦樣質檢、過磅稱重、卸糧復核、生成結算碼單——全流程數字化貫通。“現在賣糧真是省心又放心!”東昌府區金郝庄的種糧大戶謝大哥剛完成當天的交售,他身后滿載新麥的卡車卸貨完畢。謝大哥不僅是種了80多畝地、收獲9萬余斤小麥的“田秀才”,還經營著一個糧食收購點,將周邊散戶的糧食集中起來賣到聊糧公司。“頭天卸車,第二天錢就穩穩當當打到卡上,這效率沒得說!”他滿意地表示,如今農民圖省心,“糧下地頭就變現”,很少在家存糧了。

這份“糧出手、錢到手”的踏實感,背后是該行“錢等糧”機制的精准發力與快速響應。該行緊密依托企業收購大數據,科學預判資金需求節奏,依據收儲企業5-7天的實際支付量,提前將收購資金足額撥付至其專戶,構筑起堅實高效的支付“蓄水池”,確保企業“手中有錢心不慌”,售糧農戶“落袋為安笑開顏”。

速度源於制度保障,更見於服務溫情。就在夏糧收購開秤前夕,山東東昌府國家糧食儲備庫因會計人員意外扭傷,貸款資料報送面臨延誤。關鍵時刻,該行直營業務部主動出擊,驅車上門取件,全程跟蹤協調,從提交資料到審批發放僅用3個工作日,有效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真沒想到這麼快!農發行這服務,沒耽誤咱收一粒糧!”企業負責人由衷感慨。這“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生動實踐,正是該行將“綠色通道”效能推向極致的縮影。從資金精准預撥到支付流程極簡,從金融科技賦能到主動下沉服務,該行用實實在在的“快”行動,讓豐收的喜悅及早化作萬千農戶指尖的溫度,讓每一粒承載汗水的麥子,都及時奔向它安穩的“歸宿”。

倉廩實而天下安——“嚴”字筑基守護民生底線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與確保“錢糧兩清”的政治責任,護航夏糧收購不僅在於資金供應的“早”與“快”,更在於風險防控的“嚴”。今年,該行將科技賦能與堅守傳統深度融合,織密織牢風險防控網絡,為大國糧倉筑牢金融堤壩。

數字賦能,“屏上巡倉”筑起智慧防線。‌走進該行直營業務部,電腦屏幕上正實時跳動著全市重點儲備糧庫的動態數據。“這套糧食購銷監管信息化系統,是我們今年風險防控的‘千裡眼’和‘順風耳’。”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通過系統,客戶經理坐在辦公室即可清晰掌握各個儲備倉的實時收購進度、入庫數量變化乃至關鍵節點的視頻影像,實現對庫存異動和資金流向的“穿透式”監管。昔日依賴腳力的“月月查”,如今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監管的時效性與精准度得到了質的飛躍,真正做到了“糧在倉中儲,數在屏上流,風險早預警”。

‌匠心堅守,“鐵腳板”丈量責任底線。‌科技雖強,卻從未取代農發行人扎根一線的“鐵腳板”精神。在業務量最大、庫存點最分散的‌市行直營業務部‌,2位臨近退休的老信貸員的故事令人動容。面對新上線的庫存巡查系統,他們從零開始學習操作流程,筆記做得密密麻麻,“年紀大了學新東西是慢點,但庫點安全是大事,馬虎不得!”每月,他們依然堅持跑遍城區所有承貸企業的每一個倉點,親手核對台賬、清點庫存、檢查糧情,將系統數據與實地實況反復印証。這風雨無阻的“月覆蓋”,是他們用腳步丈量出的責任防線,是新老傳承下不變的“嚴”字真經。

周密部署,“高頻次”巡查全域覆蓋。‌夏收期間,風險防控須臾不可放鬆,該行加大庫存巡查頻率。全市8家分支機構聞令而動,信貸人員頂烈日、冒酷暑,加密頻次深入收儲一線。他們不再是簡單的“看賬人”,而是“庫貸挂鉤”的堅定執行者,在每一個收購高峰期,對重點企業、關鍵庫點實施突擊檢查、交叉核查,確保收購憑証真實、資金流向清晰、庫存數據准確,將風險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通過高頻次、全覆蓋的監管實踐,使“錢隨糧走、庫貸挂鉤”的管理要求得到有效落實。

喜看稻菽千重浪——“實”字落地譜寫支農新答卷

豐收的喜悅不僅在金黃的麥田裡,更在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倉廩間、在貫通城鄉的冷鏈物流線上、在智慧升級的產業脈絡中。該行深知守護大國糧倉不僅是保障“收得進”,更要助力“儲得好”“鏈得通”“產業興”。近年來,該行將服務半徑從單一的夏糧收購,延伸至涉糧全產業鏈的“筋骨”鍛造,以真金白銀的“實”舉措,為當地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金融支撐。

‌盤活倉廩家底,筑牢“收儲實”的根基。‌走進陽谷縣閆樓糧所,昔日斑駁的牆體、漏雨的倉頂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煥然一新的標准化平房倉。“以前最怕下雨天,倉裡漏水心裡揪著疼。現在修好的糧倉又結實又敞亮,存糧安心多了!”糧所保管員的話語裡透著踏實。這煥然一新的底氣,源於該行7000萬元貸款的強力支撐,貸款資金精准投向陽谷縣10個鄉鎮糧所的維修改造與西湖、李台2處新庫建設。項目完成后,西湖和李台將新增9.2萬噸高標准倉容,“舊貌換新顏”的糧倉群,不僅有效緩解“豐收的煩惱”,也為政策性儲備業務的順利開展筑牢了堅實底座。

該行支持的臨清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該行支持的臨清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貫通產業經脈,激活“鏈條實”的動能。‌運河古港臨清,一座現代化的大型冷鏈物流中心正拔地而起,這是該行3億元、15年期優惠利率貸款重點支持的省級綠色發展標杆項目——臨清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項目瞄准區域內冷鏈設施分散、服務能力不足的痛點,規劃建設4萬余平方米的智能化冷庫及綜合服務設施。“有了這個大冷庫,咱臨清的優質農產品就能‘鎖住鮮味’走得更遠,賣得更好!”項目負責人對未來充滿期待。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輻射魯西、冀南、豫北的重要冷鏈樞紐,不僅服務於糧食產后保鮮增值,更將貫通生鮮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冷鏈,為區域農產品上行打開新通道。

該行支持的新興京東(聊城)數字智能物流港項目。

該行支持的新興京東(聊城)數字智能物流港項目。

‌智啟物流新篇,賦能“未來實”的藍圖。‌在聊城西部,總投資5億元的新興京東(聊城)數字智能物流港項目已初具規模。該行3億元信貸資金的高效注入,正加速這片148畝土地的蝶變。這裡將崛起近9.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倉儲中心,其中高標准冷藏庫尤為引人注目。項目深度融合京東物流的智能化基因,致力於打造集“電子商務、智能倉儲、高效配送”於一體的區域物流新中樞。“項目建成后,不僅能解決周邊農戶果蔬‘賣難’和損耗問題,更能通過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讓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真正落到實處。”項目方負責人描繪著智慧物流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麥浪漸隱,糧倉盈滿。隨著魯西大粒粒新麥安然入庫,這份沉甸甸的“金融答卷”鐫刻下屬於該行的堅實印記。金黃色的豐收畫卷終會翻頁,但農發行人服務“三農”的初心永不褪色。該行將持續以“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使命為指引,深耕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用更具力度、速度、精度與溫度的金融服務,持續護航國家糧食安全,奮力譜寫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新時代華章。(李曉晴)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