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高鐵女杰”,為中國“加速度”

一大早,梁建英就像往常一樣開啟了忙碌的工作。她步履匆匆卻穩健有力,快步走向智能化列車網絡系統實驗室。
“一旦遭受網絡攻擊,可能導致信號混亂、列車誤操作,甚至引發行車事故。”在計算機大屏前,梁建英正與團隊仔細分析系統數據。
這套由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網絡安全防護系統,為高鐵列車披上一層“隱形盔甲”,不僅保障著列車運行安全,更成為國家交通安全和智慧鐵路建設的底座力量。
梁建英被稱為“高鐵女杰”。 山東省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中車首席科學家、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梁建英,被稱為“高鐵女杰”。30年來,她堅守高鐵研發一線,帶領上千人的高鐵研發團隊,不斷為中國高鐵“加速度”。
一沓A4紙,張張薄如發絲,摞起來卻足有一米多高。“這是‘復興號’高鐵車頭方案出爐過程中,研發數據打印出的高度。”梁建英感慨道。
46個概念方案、23個工業設計,760種工況的氣動力學試驗和60個工況的噪聲風洞試驗,22項520個測點的線路測試……
梁建英用一串數字回顧起“復興號”車頭的研發過程。
這一精心設計的車頭為“復興號”帶來了顯著的性能提升:“復興號”整車運行阻力降低12%,能耗指標降低17%,在京滬高鐵上,“復興號”每來回一趟,就能省電5000多度。
在中國高鐵自主創新的路上,這樣的“千錘百煉”,丈量著中國高鐵從“追趕”到“領跑”的每一步。
“中國高速動車組走的是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梁建英表示,引進之初,外國合作方隻說每個步驟怎麼做,絕口不提背后的原理。“當時我們團隊意識到:巨人的肩膀不好站,還得讓自己成為巨人。”
梁建英致力高鐵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帶領團隊探索創新,“矢志設計出中國人的高速列車。”推動中國高速動車組譜系化產品迭代升級。
她帶領團隊創造了一系列“中國速度”——
“和諧號”CRH380A創造了時速486.1公裡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
“復興號”動車組實現時速350公裡商業運營,使中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歷時5年攻關,於2021年成功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
……
梁建英在工作中。 山東省委宣傳部供圖
“高鐵不僅要安全,還要舒適。要讓中國人有尊嚴地出行。”
在“復興號”噪聲研發過程中,梁建英提出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目標:在“和諧號”優秀的低噪音基礎上,再降低3分貝。“別看小小的3分貝,每降低1分貝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研發團隊進行了長達1年多的試驗,對不同材料和結構的隔音試驗就做了3000多次,最終超額完成任務,成功降噪4-6分貝。如今,“復興號”以350公裡時速飛馳時,車廂內噪聲最小隻有65分貝,相當於兩個人隔桌交談的音量。
2022年,梁建英轉崗至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通過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賦能等全鏈條體系,推動國創中心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
“我的根就深植於鐵路。”梁建英常說。從小在鐵道邊長大的她,父親是一名鐵路工人,從1995年大學畢業成為火車設計師,如今已整三十年。這三十年,梁建英親歷並深度參與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領跑的創新歷程,個人的科研生命也與這項承載民族夢想的偉大事業緊密相連。
作為中國高速列車技術帶頭人和領軍人物,梁建英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也是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獲得者。2025年5月,梁建英被授予“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敬業奉獻模范)﹔6月,梁建英被授予“山東省道德模范”。
“我深切體會到,中國高鐵發展到今天,不是一人之功,也不是一個系統和一個專業之功,而是這個行業相關的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梁建英表示,正是所有人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才讓中國高鐵成為閃耀世界的“國家名片”。(喬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