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山東環境

“魚”歡“水”清漁民笑 —— 山東省微山縣一湖碧水映照“兩山”理念

2025年06月25日11:16 |
小字號

近日,微山縣2025年南四湖漁業人工增殖放流啟動。今年是微山縣增殖放流的第20年,共計向南四湖投放各類優質魚苗近5億尾。隨著最后一尾鰱魚苗躍入湖中,今年南四湖春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圓滿收官。連續20年的生態接力,不僅讓南四湖重現“水下森林”的清澈,讓“年年有魚”從願景照進現實,更讓全縣南水北調干線、6個國控斷面、20條入湖河流優良水體比例繼續保持“三個100%”,南四湖水質連續21年改善。

據微山縣漁業高級工程師牟長軍介紹,所謂“放魚養水”,就是實現“水”養“魚”,“魚”養“水”。“放魚養水”是解決水系富營養化的生物方法和有效途徑,濾食性魚類(主要是鰱鳙魚)以浮游生物為餌料,浮游生物在繁殖、生長過程中消耗水中的氮、磷等營養鹽類,氮、磷減少能抑制藻類過度繁殖,減少溶氧消耗,形成穩定的水生態循環系統。科學試驗表明,每生產1公斤鰱鳙魚,可以從水中帶出20.04克氮、1.46克磷、118.6克碳。每放養10萬尾濾食性魚苗,形成的生物碳匯相當於植樹造林1公頃。

自2005年起,微山縣將“放魚養水”作為修復南四湖生態的重要舉措,堅持每年春秋兩季投放鰱、鳙、草魚等濾食性魚類及中華絨螯蟹苗種。20年間,5億尾魚苗化身“生態衛士”,成為淨化水質、平衡生態的關鍵力量。“放魚養水”在增加水域生物數量的同時,對漁湖民群眾增產增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連續20年投放5億尾“生態衛士”魚苗,南四湖實現了“放流—淨水—富民”的閉環效應。微山縣南四湖管委會黨委書記、主任邵長嶺介紹,“每投入1元增殖放流成本,即可撬動16元生態經濟效益。”為確保一湖清水,微山縣在長效監管上,依托“人防+技防”的手段,通過開展24小時執法巡查、駐守執法和“河湖岸線整治”等綜合治理手段,規范和建立良好的湖上生產秩序。

“放魚養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目前,微山湖鳥類達到290多種、魚類約78種、水生植物74種,包括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以及大天鵝、白枕鶴等26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曾絕跡多年的毛刀魚、銀魚等經濟魚類再現南四湖,且現在捕撈產量越來越大,分布面積越來越廣,78種魚類形成穩定種群。正如微山縣昭陽街道老漁民史業民發出的感慨:“從銀魚種群重現那刻起,我仿佛看到父輩記憶中的湖泊。如今湖水清了,魚也多了,小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這才是真正的‘年年有魚’”。從水體富營養到“水下森林”,從“種群減少”到“生物多樣性”,這正是微山用二十年實踐書寫的“兩山”理論生動注腳。當最后一船魚苗放流入水,新一輪生態循環已然啟動——這既是自然的重生,更是綠色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來源: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