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濱州

濱州市濱城區秦皇台鄉:發展“牛”產業,書寫“富”文章

2025年06月28日15:20 |
小字號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在農業現代化的浪潮中,畜牧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鄉村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濱城區秦皇台鄉憑借獨特的發展策略與創新模式,在畜牧領域書寫出亮眼答卷,不僅產業規模躍居濱城區首位,更以特色養殖塑造出極具影響力的品牌,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高端肉牛叫響秦皇台品牌

夏日的午后,在濱城區秦皇台鄉倉頭王村北的明盛畜牧養殖基地裡,一排排牛舍干淨整潔,一頭頭肉牛膘肥體壯。

近幾天室外最高溫度達35℃以上,但牛舍內的溫度舒適宜人,牛兒或悠閑地吹著風扇,或細嚼慢咽著草料,有的正在享受著機械按摩器。

這些牛,可不是普通牛,主要有黑毛和牛、安格斯牛兩種,其中一頭黑毛和牛的價格在5萬元左右,而被分割后,一頭牛的牛肉可以賣到10多萬元。

濱州市明盛畜牧養殖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端肉牛育肥、繁育、改良以及飼料搭配,該養殖基地佔地150畝,肉牛年出欄量3000余頭,年產值過億元。2021年公司獲批市級農業示范單位,2022年獲批濱州市農業重點龍頭企業。

明盛畜牧不僅專注於肉牛的繁育與育肥,還通過向上下游相關產業的深度延伸,構建出從牧場到餐桌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這條鏈條涵蓋了飼料配比、分切、冷藏、冷鏈物流配送、熟食深加工、餐飲連鎖以及品牌營銷等多個環節,確保每一頭和牛都能以最優質的姿態呈現在消費者面前。這樣的養殖模式,不僅提升了肉牛的價值,更塑造了明盛畜牧在高端肉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

公司負責人李國明介紹,他們的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下一步考慮把中小牛放到周邊農戶進行養殖,企業進行回收,通過這種方式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濱城區秦皇台鄉以明盛畜牧為龍頭,大力發展高端肉牛養殖,通過向上下游相關產業延伸發展,逐步形成完整產業鏈條,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叫響“秦皇台黑牛”品牌。

目前,全鄉共有規模養殖場33家,豬牛羊存欄量達14.15萬頭/隻,禽類460萬隻,全年肉類總產量達23986噸。通過養殖基地示范帶動,畜牧養殖已經成為秦皇台鄉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和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強力引擎。

小小蝸牛也能做出大文章

在秦皇台鄉北賈村的養殖大棚裡,同樣養殖“牛”,不過這裡的“牛”就要小得多了。

“小也得分和什麼比,如果和牛比咱這確實是太小了些,但要是和普通的蝸牛比,咱這就算大個頭了。”張雪真開玩笑說。

張學真也養“牛”,但養的是蝸牛,而且不是一般的蝸牛。

在養殖溫棚中一個個涼爽潮濕的“格子間”內,白嫩的蝸牛伸長觸角,緩慢挪動身子,悠閑地享受著投喂。

“這種蝸牛叫白玉蝸牛,長成后每個重量在50克左右,大的七八個就能到一斤重。”張學真說。

蝸牛的種類繁多,有25000多種,品種雖然很多,但是真正能夠食用的蝸牛卻很少。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蝸牛品種中,白玉蝸牛屬首屈一指的優良品種,其肉質肥嫩、低脂肪、低膽固醇,同時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鋅等微量元素,兼具食用與藥用價值。

張學真介紹,白玉蝸牛飼料簡單易得,白菜、地瓜、南瓜等都是它們喜食的食物,養殖周期約4個月至5個月,每年成熟2批至3批,每隻達到30克至40克便可以出售,市場價每隻6元至8元,通算下來一畝大棚一年純利潤能到8萬元。

“目前白玉蝸牛主要在南方省份養殖,與咱們相鄰的東營市養殖規模也不錯,在咱濱州市屬於剛起步,但前景非常廣闊。”張學真說,“現在養殖基地這邊一共養了三個大棚,希望通過我們的示范作用能帶動更多養殖戶參與,達到規模效應。”

重點突出畜牧產業規模居濱城區首位

近年來,秦皇台鄉以農業增效、農村增美和農民增收為核心,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現代農業產業不斷夯實,特色農業加快發展,有效促進了全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該鄉依托平台挖掘本地及周邊更多的優質農產品,加速農產品產地流通,搭建季節性農產品通貨渠道,間接連接種植戶與市場﹔推動訂單農業發展,做好高端商超直採對接及服務,帶動轄區及周邊區域開展標准化優質農產品種植,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品牌效益。

去年,秦皇台鄉以中裕豬肉、明盛牛肉、同德大和肉雞、和美隆達種鴨等為代表的畜牧產業家畜存欄量15萬頭,總產值突破2.5億元﹔家禽存欄量100萬隻,總產值突破1.5億元﹔存欄總量、總產值和企業規模化、專業化均居濱城區首位。

來源:濱州市委宣傳部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