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長波短訊

棗庄市推進“榴棗歸鄉”工程:聚人口、增人力、引人才

2025年06月30日10:45 |
小字號

近日,棗庄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棗庄市2025年“榴棗歸鄉”工程有關情況。

人口是城市發展的核心資源,自棗庄市委、市政府部署實施“榴棗歸鄉”工程以來,圍繞“人口、人力、人才”目標任務協同發力、扎實推進,目前已取得較為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強化精准發力,在“聚人口”上夯實根基

棗庄堅持分類施策,靶向分析各類人群需求,優化用好人口大數據分析模型,打好人口服務保障組合拳,人口流失態勢趨緩。

穩住現有人口,讓在棗者安心。棗庄將堅持系統思維,把生育、托育、教育一體謀劃、協同推進。持續加強人口政策宣傳解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勵機制,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著力提升居民生育意願,從源頭上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喚回在外人口,讓外出者歸心。據統計,目前棗庄市共有44.65萬在外務工人員,其中省內20.84萬人、省外23.81萬人。針對棗庄籍在外游子,棗庄將動態建立工作台賬,精准分析需求,對有返鄉意願人員及時跟進服務,全力實現“應返盡返、能返多返”。

今年,棗庄籍在外高校畢業生達到2.3萬名,當前正值“畢業季”,棗庄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更具針對性、實效性的引才政策,通過深入開展“高校學子看家鄉”“棗庄—高校人才直通車”等品牌活動,吸引更多優秀青年人才回鄉就業創業,為家鄉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吸引周邊人口,讓異地人傾心。得益於城市環境與公共服務的持續改善,棗庄市對周邊區域人口的吸引力日益凸顯,相關周邊縣(市)、區群眾為子女就學選擇在棗庄定居現象增多。截至去年底,外地人員在棗庄市就業總數達14.1萬人,其中來自周邊縣(市、區)的就業人員達2.78萬人,佔比19.7%。全力辦好普惠均衡的基礎教育,做強產教融合的職業(技工)教育,打造內涵發展的高等教育,擦亮“學在棗庄”教育品牌,吸引更多外來家庭“為學而來”。

“總之,我們將繼續全力推動城市環境的改善和公共服務的提升,讓更多的棗庄周邊乃至全國各地的人們對棗庄一見傾心,來棗興業,共享新時代棗庄發展機遇。”棗庄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左文表示。

聚焦擴容提質,在“增人力”上強化保障

棗庄市始終將穩企拓崗作為重中之重,緊緊圍繞“回得來、引得進、留得下、用得好”的工作理念,創新機制,優化服務,持續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提升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效率。

做大企業供給,以崗位聚人。依托創業貸、“棗崗貸”等金融工具,為市場主體注入強勁動能。今年以來,棗庄著力在重大戰略、重大項目、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和基層城鄉“五重一基”挖潛擴容,預計今年可開發崗位9800余個。全市已累計舉辦招聘活動95場次,1508家次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66萬個。

做優培訓供給,以技能聚人。充分發揮棗庄市作為“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全國重點聯系城市”的優勢,自工程實施以來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超過2.3萬人次,其中新業態、新職業培訓達8800人次,不斷夯實技能人才培育基礎。

在此基礎上,大力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全力爭創國家公共實訓基地,開展新領域、新職業補貼性技能培訓,深化與高端培訓機構合作,借力東西部勞務協作、區域定向輸入,打響“班墨工匠 技贏未來”勞務品牌,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做精載體供給,以平台聚人。棗庄正在全面優化升級“棗工快遞”智慧用工平台,並將盡快上線,目前平台已注冊各類主體4727個,發布崗位需求3599個。棗庄將全力保障平台高效運行,通過“大數據+鐵腳板”進一步提升平台知曉度和覆蓋面,使其真正成為聚才引智、服務發展的響亮品牌。

堅持引育並舉,在“引人才”上點燃引擎

棗庄將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建設一支數量充裕、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在“引”上拓渠道。去年全市引進博士118人、海外留學人員120人,集聚青年人才2.6萬人。下步棗庄將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靈活理念,創新柔性引才模式,大力探索“候鳥式”聘任、“離岸式”研發、“巡回式”服務等柔性引才新模式,打破地域時空限制,借智借力發展。

辦好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名校人才直通車等活動,深化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戰略合作,確保年內新增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0人以上,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5人以上,引進集聚博士后等優秀青年人才2萬人以上。

在“育”上強根基。聚焦服務“6+3”現代產業體系及市場需求,著力構建高質量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取得顯著成效。全市技能人才總量已達45.91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突破10萬人﹔駐棗高校和中職(技工)學校畢業生“留棗率”分別達到33.65%、68%。

為持續提升產教契合度,棗庄建立了專業動態調整機制,2025年緊扣產業急需新增工業機器人等17個專業,撤銷7個脫節專業,同時推動4所學校成為首批中職與本科“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並確保棗庄學院68個本科專業中有59個精准對接棗庄市產業。

在“留”上優化服務。“留才”貴在“留心”,將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務保障工作。正式發布的《2025年“榴棗歸鄉”政策清單》就是重要體現,新版清單包含政策81條,為歸鄉人員構建了更為完善有力的政策支持體系。

要在“用”上破藩籬。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個性化、多樣化特點,堅決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傾向。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多元化的人才評價體系。以職業屬性和崗位要求為基礎,把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的業績成果、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作為評價的核心標准。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

來源:棗庄市委網信辦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