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暨青島市第二十二屆社會科學普及周啟動,即墨中醫藥文化實力“圈粉”

承古納新、抑揚頓挫的原創歌曲《靈蘭醫術歌》﹔華貴優美、動靜相宜的健身氣功八段錦表演﹔仁心仁術、著手成春的專家義診和中醫特色療法體驗﹔百草齊聚、藥香陣陣的中藥自制制劑及中藥材展示……在即墨古城,即墨區中醫醫院帶來的中醫藥文化,引得廣大市民交口稱贊,紛紛表示不虛此行。
5月16日,山東省暨青島市第二十二屆社會科學普及周啟動儀式在即墨古城隆重舉辦。本屆社會科學普及周活動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為主題,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中共青島市即墨區委宣傳部、即墨區衛生健康局、即墨區中醫醫院等部門或單位承辦。
啟動儀式上,播放了即墨區中醫醫院制作的原創歌曲《靈蘭醫術歌》,該作品生動展現出中醫適宜技術的魅力和價值,通過歌曲弘揚了中醫藥文化,曾被健康山東宣傳號和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採用。
伴隨著輕柔舒緩的音樂,即墨區中醫醫院護理工作者身著中式練功服,剛柔相濟、意動形隨,精神奕奕地進行著八段錦表演。不少市民跟著表演團隊當場學練起來。據了解,八段錦是一套簡單易學的養生功法,動作如錦緞般優美舒展。中醫認為,該養生功法柔筋健骨、養氣壯力,具有通經活絡、協調五臟六腑的作用,經常習練,可以強身健體、調息心神、防病益壽。
隨后開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沉浸活動。即墨區中醫醫院開設的專家義診區、中醫特色療法體驗區、健康管理區、中藥自制制劑及中藥材展示區、中藥茶飲香囊體驗區等區域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
在專家義診區,來自即墨區中醫醫院中醫科、針灸科、推拿科、治未病科、婦科、骨外科、普外科、小兒推拿科等科室的專家為有需求的市民把脈問診,並給出健康指導意見。
在中醫特色療法體驗區,即墨區中醫醫院的中醫專科護士為有需求的市民開展了火龍罐、銅砭刮痧、砭石灸、耳穴壓豆等中醫特色項目治療。“目前,即墨區中醫醫院已經開展了40余項中醫適宜技術。今天帶來的中醫特色療法主要針對頸肩不適、失眠多夢等,大多數市民做完后都覺得身體輕鬆了很多,認可度很高。” 即墨區中醫醫院脾胃病科護士長宋秀菊說道。
在健康管理區,治未病科醫師正忙著為市民進行中醫體質辨識,並根據不同體質類型等情況給予飲食、起居、運動、中藥及適宜技術調理方法。“中醫將人的體質大體分為九類,由此制定出個性化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案,實現‘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的治未病目標。”即墨區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主治醫師張義珍說道。在該區域問診的市民感覺收獲頗豐。“活了大半輩子,今天才知道自己是屬於氣虛體質,經常感冒原來和這個體質也有一定關系,專家叮囑了很多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我都一一記下了。”市民王先生說道。
在中藥自制制劑及藥材展示區,醫院研制的清熱止咳糖漿、上感康顆粒、丹參接骨膠囊等20余種中藥自制制劑一一與市民見面。一直以來,即墨區中醫醫院著力推動特色專科專病制劑的發展,已有11個劑型,26個省藥監局批准的文號制劑,包含顆粒劑、硬膠囊劑、丸劑、糖漿劑、合劑、茶劑、口服溶液劑、散劑等。其中,鼻淵舒糖漿榮獲山東省科技成果二等獎﹔《丹參接骨膠囊促進骨折愈合的基礎及臨床研究》榮獲山東省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菁華風濕膏榮獲即墨區科技成果一等獎。藥罐中的黃芪、黨參、茯苓、當歸、百合等中藥材也引得不少市民駐足觀看,即墨區中醫醫院中藥師在一旁耐心地為市民講解每一種中藥材的性狀和相關方劑。
在中藥茶飲香囊體驗區,即墨區中醫醫院向市民展示了醫院結合中醫藥經典名方推出的中藥代茶飲,十幾種代茶飲有的可以疏肝和胃,有的可以祛斑養顏,還有的可以活血通絡……不少市民紛紛駐足,認真聆聽即墨區中醫醫院中藥師講解其功效和適宜人群。即墨區中醫醫院准備了烏梅生津方和潤眼明目方制作的代茶飲供市民飲用。“兩種代茶飲是我們根據當前節氣和市民需求精心准備的。烏梅生津方可以生津止渴、解暑開胃,潤眼明目方可以緩解眼部疲勞、減輕眼干眼澀等症狀。兩種代茶飲大家都挺喜歡的。”即墨區中醫醫院中藥師黃慧敏說道。此外,即墨區中醫醫院精心准備了健脾安神的香囊,免費分發給市民。古色古香、藥香沁人的香囊深受市民歡迎,不到一個小時,100余個香囊就被領取一空。“我領取的香囊是自己親手裝填的,感覺特別有意義,一定會好好珍藏。朋友去年就向我‘顯擺’在即墨區中醫醫院領到的香囊,今天我也有幸領取到了。”市民張女士笑著說道。
長期以來,作為即墨地區首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即墨區中醫醫院立足中醫藥特色,以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為己任,傾力打造中醫藥文化宣教品牌。近年來,醫院多方面持續發力,多舉措弘揚中醫藥文化,醫院積極參加山東鄉村文化旅游節活動,多次承辦“靈蘭”大講堂暨中醫沉浸式體驗活動,用實際行動持續推動中醫藥文化成果惠及廣大市民,均獲得較好的社會反響。(於明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