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安丘:小紫蘇撬動大產業

位於濰坊安丘市興安街道的安丘市佳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依托紫蘇產業開辟農業發展新路徑。近年來,安丘市以紫蘇種植為核心的新興農業產業蓬勃興起,不僅成功打開特色農產品市場,更通過延伸產業鏈條,串起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新農業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鋪就了一條新致富路徑。
紫蘇,這一渾身是寶的植物,以其獨特的香味和多樣的用途著稱。無論是紫蘇精油、紫蘇籽油,還是紫蘇食品、紫蘇化妝品,都展現了紫蘇在食用、藥用、化工原料等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品類豐富的紫蘇產品不僅為市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消費選擇,更以其廣闊的市場潛力為整個產業拓展了發展空間。
走進安丘市佳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紫蘇種植大棚,一股紫蘇特有的芬芳扑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該公司負責人王金才向記者介紹:“我們主要種植客戶喜歡的青紫蘇,一年可實現兩茬種植。目前已建成56座高標准溫室大棚,種植面積達5萬平方米,年產紫蘇葉約160噸。”
作為土生土長的安丘人,王金才早年依托當地發達的生姜產業從事生姜出口貿易。在與日本客戶的長期合作中,他敏銳捕捉到紫蘇這一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潛力。王金才告訴記者:“當時自己查閱到相關資料發現,日本對紫蘇有著極大的需求量。但由於日本地少資源匱乏,種植的紫蘇無法滿足當地需求,因此每年日本都需要向各國進口大量的紫蘇。”
經過深入調研后決定轉型紫蘇的種植與出口。回憶起創業初期,王金才坦言:“當時周邊沒有種植先例,完全靠自己摸索,第一年試種因缺乏經驗和適宜品種,種子幾乎顆粒無收。”面對挫折,他積極尋求科技助力,先后與河北農科院、東北大學等科研機構開展合作,通過持續的育種改良和技術攻關,最終在安丘土地上成功培育出高產值的紫蘇品種。
如今,成片紫蘇在這裡扎根生長,遠銷海內外,銷售額達 110萬元。王金才摘下一片葉子笑言:“這一片能賣八分錢,妥妥的‘黃金葉’!”
由於紫蘇葉保鮮期短,出口貿易對運輸過程中的保鮮要求極為嚴苛,因此空運成為紫蘇出口的首選運輸方式,確保葉片在跨洋運輸中保持鮮嫩品質。如今,一片片帶著安丘泥土氣息的紫蘇葉搭乘國際航班飛往海外市場,而在故鄉的種植基地裡,參與種植的農民也通過產業發展實現了增收致富,腰包越來越鼓。
隨著紫蘇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如何推動紫蘇生產與深加工有機融合、提升產品附加值,成為安丘市佳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探索的新方向。2024年,該公司完成了青紫蘇精油的試生產,經過精深加工制成的紫蘇精油增值能達10倍以上。據王金才介紹除紫蘇精油外,還可將紫蘇籽榨油。而紫蘇籽榨油后的殘渣,經過特殊處理,還可用於制作飼料、有機肥等。紫蘇葉則可以提取天然色素,用於食品、化妝品的著色。“通過不斷研發與綜合利用,紫蘇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未來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王金才說。
自1999年建成的5個紫蘇種植大棚至今已發展至56個大棚。王金才對紫蘇產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憧憬:“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讓我對紫蘇的發展前景很有信心,我們會繼續加大對紫蘇產業鏈條的投入,研發更多的紫蘇產品。”
紫蘇正從“小眾作物”加速邁向“明星產業”,有效激活鄉村特色資源的潛力,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安丘市也將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創新驅動,不斷提升紫蘇產業的品牌影響力與競爭力,將其打造為又一張“走出去”的農業特色名片,推動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張敏 岳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