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山東: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學生回來了老師留下了

2025年05月16日09:59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山東省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趙戈小學有幾間專門的“午休教室”,閑置的木制課桌被鋸掉桌腿,整齊排列,充當“床板”,上面鋪著褥子、毯子等。“學生們能躺著睡午覺了。”趙戈小學校長王作貴說。

  趙戈小學是一所鄉村學校。以前,中午回不了家的學生只能趴在課桌上午休。去年,上級為學校統一更換了新的課桌椅,王作貴主動申請將仍結實耐用的舊課桌進行改造利用。經同意后,學校多出了180個午休“床位”。

  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農村人口佔九成以上,硬件設施不足、學校發展路徑不明確等問題,長期制約著當地基礎教育發展。過去,很多學生從小學就開始離開當地,到小升初時學生總流失率高達80.29%,有的家長即使接送不方便也要讓孩子在外地上學。

  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教育和體育局局長韓相福記得,他曾在一所小學摸排情況時問校長:“21個六年級畢業生中,有多少人能留在本區讀初中?”校長搖搖頭說:“最多2個。”

  搞好鄉村教育,得把人留住。2021年底開始,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先后撤並“散小低亂弱”學校19所,大力創辦高品質公辦學校﹔常態化運行校車84輛,義務教育階段服務半徑車程不超過15分鐘﹔鼓勵學校結合實際情況打造營養食堂,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午休環境……

  “村村通校車,校校有餐廳,人人能午休”逐步實現后,出去上學的農村娃回來了。韓相福說:“僅去年下半年,就有上百個孩子轉回來讀書。”

  近年來,山東改造建設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7500萬平方米,大幅改善辦學條件。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鄉村教育展新顏。

  在威海市,每兩所中小學中就有一所是近10年內新建或改擴建的,鄉村學校硬件設施與城區學校同一標准、同步改善。“但隻盯著硬件是辦不好鄉村教育的,也留不住老師。”威海榮成市青山小學校長王燕說。

  青山小學由6所農村小學合並而成,輻射周邊38個村。幾年前,王燕發現,年輕老師越教越沒干勁。“多名年輕教師反映,想去城裡教書,覺得那裡平台高、機會多。”

  近年來,山東省持續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實行義務教育教師交流輪崗機制,讓教師由“學校人”轉變為“系統人”﹔出台加強尊師惠師工作指導意見,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優質師資涌向基層,帶動了教師隊伍進步。王燕介紹,到校輪崗交流的教師彌補了學校教學崗位的空缺,也讓新的教育理念生根發芽。

  春意盎然,青山小學的空地上種滿了綠油油的青菜,煞是喜人。這兩年,學校鼓勵教師創辦素質類課程,提高課堂活力。王燕說:“師生一起種菜、養魚……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感情更深了,教師的心也更定了。”

  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了解到,2024年,山東義務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1783億元,較“十三五”初期增加769.6億元。此外,山東實施強校擴優行動,廣泛建立以城帶鄉、以強帶弱工作機制,建立義務教育校際共同體2246個,全省城鎮已累計向鄉村交流優秀校長、教師3.9萬名,推動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不斷縮小。(張力元)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