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槐蔭區西沙王庄村:黃河岸邊的智慧宜居新名片

西沙村全稱西沙王庄村,位於槐蔭區西北部。相傳唐代此處有一沙王廟,廟東為東沙王庄,此村位於廟西,故起名“西沙王庄”,沿用至今。
曾經的西沙王庄村以傳統的農耕生活方式為主,得益於黃河岸邊的地利之便,村民自發修建提水站,引黃河水灌溉農田,成就了稻浪翻滾的豐收景象。
歲月流轉間,西沙王庄村的容顏已然煥然一新。而今,這裡正以精雕細琢之筆,描繪著智慧宜居的新圖景。
智慧社區
為解決基層治理難題,西沙王庄村開始探索數字化、科技化建設。
“我們社區屬於回遷型社區,戶均2.6套住房。為了加強對人口、房屋、車輛的管理,我們利用VR技術,通過航拍加三維立體建模,實現了全年常態化入戶核對機制。”西沙王庄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濤介紹到,西沙王庄村在西沙名苑小區建設了物聯感知系統,實現了對小區基礎信息的全域、全量採集,並搭建了具有動態檔案管理,智能預警分析,人員、車輛布控等功能的智慧安防社區管理服務平台,實現了小區管理智慧化。
同時,西山村設立24小時智慧警務室。智慧警務搭建了網上矛盾糾紛調解平台和VR警務安全體驗區,同時可實現自助戶政辦理、自助案件辦理及進度查詢、自助繳納違章罰款等務實功能,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西沙王庄村陸續建成黨史館、村史館、圖書館、科普館等服務陣地,美裡湖黨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工站等場所也落戶西沙王庄,多類型的智慧化元素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通過智慧社區建設,西沙王庄村繪就起了幸福之城的美好畫卷。
安居樂業
在西沙王庄村,有這樣一個“菜園子”,佔地面積16000平方米,園內種植各類健康有機蔬菜,目前,已收獲蔬菜五十余萬斤,均免費發放給本村村民,減輕了村民的生活壓力,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
這便是2022年西沙王庄村在西沙名苑西南三角地塊,精心打造“福利科創園”項目。“生態”,是菜園子最大的特點。園裡栽種有西紅柿、白菜、蘿卜、茄子、黃瓜、辣椒、韭菜等應季蔬菜,不用一粒化肥,不噴一滴農藥,完全施用有機肥,是真正的無公害“綠色蔬菜”。
“福利菜園”是西沙王庄村落實“為民辦實事”的重要體現。此外,西沙王庄村按照“整合資源、綜合利用、統一管理、服務群眾”的原則,在整合本村現有的宣傳文化、黨員教育、體育健身、科學普及等方面的基礎上,建設西沙民俗園項目,佔地約6000平方米,建設有大舞台、水系景觀、景觀連廊、老物品展示等,從2024年8月份開始建設,已投入使用。
為滿足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需求,民俗園內開設了具有傳統民俗特色文化的農耕農事展覽。通過農耕機械,使參觀者觀察和體驗了解農業發展的進程,還能勾起老年人的回憶,還有青年一代扶老攜幼,盡顯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民俗園內大舞台的建成,讓文化活動有了正規場地,不僅為村民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藝的平台,更豐富了群眾茶余飯后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后續還將不定期舉辦文藝匯演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村民們在休閑娛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據了解,未來,西沙王庄村將充分利用村文化室、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科普館、體育健身工程等陣地。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使農村文化資源得到充分發揮。
時光流轉,城市總是在更新中保持激情與活力。西沙在新時代的城市建設中安居樂業,這是一個小村庄的故事,也是濟南發展交響樂中的一個生動音符,這裡的精彩,未完待續。
來源: 槐蔭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12月1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和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引導作用 為現代化強省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 今天(11月6日),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到中央駐魯新聞單位調研,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中心工作,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引導作用,全面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營造良好氛圍。記者節臨近,林武向中央駐魯新聞單位工作人員、向全省新聞工作者表示問候和感謝。…
- 山東省委書記林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奮力開創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 林武在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強調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奮力開創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11月2日至3日,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在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守正創新、真抓實干,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奮力開創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