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壽光市屯田西村:來小村庄,“打卡”漢字之美

山東壽光市屯田西村建起漢字藝術館
來小村庄,“打卡”漢字之美
本報記者 王 沛
午后的陽光穿過玻璃洒進屋內。山東濰坊壽光市洛城街道屯田西村黨總支書記葛茂學剛坐下,手機便響起,電話那頭:“書記,新一批研學客戶到了,您快來吧!”挂斷電話,他抓起桌上的筆記本,快步出門。
2023年4月,屯田西村自建的倉頡漢字藝術館正式開館營業,研學團絡繹不絕。截至目前,藝術館累計接待超10萬人次,帶動村集體年增收150萬余元。
走進藝術館,濃濃的文化氣息扑面而來。展區裡,一張巨大的宣紙懸挂在牆上,長11.4米、寬3.6米,這是葛茂學到安徽涇縣定制的手工撈制宣紙,由44名技師歷經108道工序制成。
再往裡走,一本尺寸異乎尋常的線裝書《老蒼的蝌蚪》特別引人注目。這本大書是村裡定制的作品,高3.8米、重130公斤,收錄了111位中國當代著名詩人的詩歌作品。
藝術館內,有收藏了清代以來300余本字典的字典博物所、實木雕刻漢字牆、全字符線裝書陣……
除了展品展示,葛茂學還主持設計了活字印刷、古法造紙、古法扎染等多項研學課程﹔館內引入科技元素,讓機器人化身“漢字小老師”,用充滿童趣的聲音講述漢字演變﹔虛擬相框、AR(增強現實)互動成語牆等更是讓孩子們沉浸在漢字的奇妙世界……
“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中國的漢字演變史……”漢字藝術館內,講解員張靜娓娓道來,不時與前來參觀的學生互動。張靜是屯田西村村民,2023年,漢字藝術館招聘講解員,她便報了名。
“孩子們對漢字很感興趣,尤其是有了沉浸式體驗,他們可以在充滿樂趣的活動中感受漢字的魅力。”張靜說,“如果我的講解能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漢字文化的種子,我就覺得很值得。”漢字藝術館裡,像張靜這樣的本村講解員還有12名。他們每天穿梭在展館的各個角落,最多時一天接待了16個班級的學生。
漢字藝術館已經從屯田西村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除了本地參觀者,還有不少外地來的游客。前不久,有近2000名境外青年前來參觀,了解漢字歷史。翻開館內的留言簿,能看到他們寫下的感受:“原來每個漢字都是一幅畫,這太神奇了!”
每個月的16日是漢字藝術館的“村民開放日”,這一天藝術館免費對全體村民開放,有免費講解,也有“漢字尋寶”親子游戲、活字印刷體驗工坊等項目。“沒事兒來逛逛,能學到知識,心情也舒暢。”村民韓德昌說。
在屯田西村,漢字文化“活”在村民的指尖,更走進了他們的心間。
(馬雪琪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4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