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環衛工人有了“AI新同事”,青島推動環衛作業向機械化智能化無人化轉型

2025年05月14日09:53 | 來源:青島觀客戶端
小字號

清掃馬路的環衛行業和人工智能,這兩個看似完全不相關的領域,正在青島醞釀著一場場景和應用的變革。

記者從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獲悉,青島將推動環衛作業向機械化、智能化、無人化轉型,今年每個區(市)將打造至少1處人工智能清掃試點示范場景。通過人機協作,環衛工人可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轉向設備操控、維護和衛生死角清理等工作,同時降低高溫、嚴寒等極端環境下的作業風險,提升環衛作業“顆粒度”。

無人駕駛清掃車已“上崗”

在西海岸新區星光島濱海步行道自星海灣路橋至金馬路公廁南端路段,正在試運行的SD15無人駕駛清掃車緩緩掃過馬路,留下干淨整潔的地面。與傳統的環衛清掃車不同,SD15無人駕駛清掃車搭載激光雷達、雙目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多傳感器融合系統,可實現厘米級高精度貼邊清掃、自主避障與動態路徑規劃。

兩台無人駕駛清掃車在西海岸新區星光島濱海步行道上作業。

該無人駕駛清掃車採用L4級自動駕駛,可以適應復雜室外環境,通過自研算法實時感知路況,保障行人、車輛安全。同時,可以8小時續航,支持自動充電、加水及傾倒垃圾,實現“任務下發—清掃—歸位”全流程無人化。

“雖然是無人駕駛,但仍然可以實現高效清潔和靈活機動吸掃,清掃效果完全達到傳統人工標准,且作業連貫性、安全性顯著提升。”西海岸新區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和環境衛生中心主任李波介紹,該設備可強力回收果皮紙屑、粉塵等垃圾,同步噴霧降塵,每小時作業面積達9600平方米﹔同時四輪轉向與2米轉彎半徑設計可輕鬆應對步行道、園區窄路等場景。

在該路段工作的環衛工人李師傅反饋,試運行階段路段人工撿拾頻次已明顯減少,設備能處理路面常見垃圾,環衛工人們可以集中精力,專注於細節保潔和突發情況應對。

無人駕駛清掃車是否要替代人力?對此,李波表示,科技賦能不是冰冷的替代,而是溫暖的升級。無人駕駛清掃車作為“智慧助手”將與現有環衛力量形成互補。“通過人機協作,工人可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轉向設備操控、維護和衛生死角清理等工作,同時降低高溫、嚴寒等極端環境下的作業風險。”李波介紹,目前,西海岸新區正以星光島為試驗場,系統驗証無人駕駛清掃車在復雜環境下的穩定性與場景適應性,同步採集運行數據、優化算法模型,為智慧環衛技術迭代提供實踐支撐。

“組合拳”提升環衛作業機械化水平

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管理處處長劉媛媛介紹,目前,青島環衛領域已普遍使用大型車輛開展機械化清掃保潔作業,但與先進城市相比,存在作業車輛普遍年限較長,新能源車輛佔比少及小型作業機具數量少、類型單一等問題,狹窄道路、人行輔道等機械化作業覆蓋率不高,以機械為主的多場景、精細化保潔作業模式未能有效建立,環衛機械化、智能化作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為此,青島打出了“組合拳”:對使用年限超過8年的作業車輛制定更新更換計劃,用足用好“兩新”政策,有序推進車輛、設備更新。同時,著力推進新能源技術應用與環衛精細化管理深度融合,2025年及以后新增和更新的環衛作業車輛新能源佔比應達到40%以上。為解決傳統大型設備難以清掃覆蓋的盲區問題,青島還將提高小型作業機具的應用比例,重點配置適用於人行道、支路、狹窄道路、半封閉區域的小型清掃車、沖洗車、吸掃車等環衛車輛及機具,打通“毛細血管”,提高全域機械化清掃覆蓋率。“我們還將加快布局適用於‘進院收集’的小型垃圾清運車輛,提升垃圾收運作業的靈活性,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噪聲污染。”劉媛媛表示。

開放智能網聯環衛設備測試與應用場景

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豐富的應用場景。青島市城市管理局將積極開放智能網聯環衛車測試與應用場景,建立《智能網聯環衛設備開放場景清單》,聯合道路測試主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商業示范及無人測試與示范相關工作。

“我們還將積極鏈接市場、企業資源,積極開展技術、模式創新,探索符合當前實際和未來方向的智能網聯車輛、設備推廣應用模式。”劉媛媛表示,在清掃保潔領域,將因地制宜選取公園廣場、產業園區、交通場站、主次干路等區域開展無人駕駛清掃試點。在垃圾收運轉運和處置領域,強化智慧監管服務,推進設施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和大數據分析賦能,為智慧管理提供基礎,努力打造“黑燈工廠”“無人場站”示范。

今年青島每個區(市)將打造至少1處人工智能清掃試點示范場景,逐步形成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園、景區、廣場、產業園區等多場景、多機型應用的智能化環衛作業場景。(賈臻)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