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長波短訊

新農人的致富新路子

2025年05月13日15:08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突突突......”清晨五點,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北沙井村的山坡剛剛披上霞光,煙農張濤已經操作著烤煙移栽機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這鐵牛可比當年化工廠的反應釜聽話多了,播下的煙苗深淺適宜、間距一致,非常便於日后的管理。”隻見剛剛移栽的煙苗筆直排列著,它們正孕育著新的希望,張濤的臉上掩不住內心的喜悅。

圖為張濤(左)使用機械移栽煙苗

圖為張濤(左)使用機械移栽煙苗

時間倒回兩年前,張濤張荔兄妹的化工廠遇到技術瓶頸,產品競爭力不足,企業面臨倒閉。“那時候每天對著反應釜發愁,后來轉型回村種庄稼,卻遭遇缺少人手和技術的困境。”張荔輕撫著剛剛移栽到田間的嫩苗感慨,“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多虧了博山池上煙站的幫助。”

原來,池上煙站的工作人員在調取土地流轉數據時,發現有一片土地特別適合種植烤煙,他們便找到張濤張荔兄妹,商量種植事宜。煙站站長王前進回憶說:“從做化工到種庄稼,再從種庄稼到種烤煙,兄妹兩個人很不容易,但是很有決心。”

圖為張荔(左)與煙葉技術人員查看移栽的煙苗

圖為張荔(左)與煙葉技術人員查看移栽的煙苗

“從前開廠子辦企業,早就習慣了跟困難打交道,這次種煙有了煙草公司的支持,我們的底氣自然更足了。”張濤笑著說。煙草公司的技術和政策支持,加上兄妹兩人的辛勤耕耘,張濤張荔第一年種植烤煙便有了好收成。

“起壟要像給面包塑形,確保壟高25厘米以上,壟距1到1.2米。這壟起高了會導致爛根,起低了會跑墒,同時還要有像揉面皮般的鬆緊度,這樣最適宜煙苗扎根。”張濤蹲下身來,雙手比劃著標准壟距。經過一的年的種植,現在,兄妹兩人已經從門外漢成了行家裡手,他們的煙田也成為觀摩基地,吸引六個植煙村陸續前來學習。

“今年,煙草公司還指導我們使用‘一水四劑’技術,這噴洒的液體裡面,包含了四種生物菌劑,一次操作,多重效果,不僅綠色環保,而且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有效降低了我們煙農的勞動強度。”張濤說。

圖為張濤在進行田間管理

圖為張濤在進行田間管理

除了提供技術支持,煙草公司還指導他們開展輪作。“烤煙喜鉀肥,大豆固氮肥,輪作不僅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還保持了土地肥力,幫助煙農持續地增加收益。”技術員吳立江說。

烤煙種植不僅讓張濤張荔兄妹二人走出一條致富新路,還把撂荒的土地流轉起來,為村民們帶去實惠。“這片地是從老鄉那裡承包來的,我們不光每畝地每年給老鄉五百塊的租金,而且還雇她幫著種植,每天還有一百塊的工錢,年底還有分紅,算下來有三份收入嘞!”自己的勞動能幫助到別人,張荔言語間流露出高興和自豪。

“只要勤勞肯干,就沒有過不去的坎。”站在煙田間,張濤指著遠方說:“明年要建智能烘干房,我們還想帶動更多鄉親種植更多特色農產品。”如今的北沙井村打破了以往的沉寂,荒山上正譜寫著生態與經濟共贏的鄉村振興新篇章。(於靜澤)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