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照亮未來 石縫裡“長”出348名大學生

在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高庄鎮門庄村層層疊疊的梯田深處,青瓦白牆的鄉村書房像一顆明珠,將山風與書頁的沙沙聲釀成照亮山窪的星河。這個藏在石頭縫裡的村庄,用348名大學生的命運軌跡,詮釋著“閱讀鑿山”的力量。
走進門庄村,石頭牆上“鋤頭種庄稼,書本種未來”的標語與花草樹木間的影子交織。門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德全指著斑駁的石牆告訴記者,村裡祖祖輩輩在石頭縫裡刨食,1997年那場雹災摧毀了全村的庄稼,卻砸醒了村民“靠天吃飯不如靠書換天”的念頭。老支書帶頭,在村祠堂裡辦起了第一間書屋,並立下“考學獎勵”的村規,30年來一以貫之。
鄉村書房裡的《門庄歷年學生合集》。沂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鄉村書房裡那本泛黃的《門庄歷年學生合集》裡,348名大學生用鋼筆、鉛筆甚至蠟筆刻下精神密碼:1997年村裡第一位大學生在煤油燈下讀完《簡愛》后寫道“才知道山外有敢掙脫命運的靈魂”,2023年新生學子的鉛筆畫裡,梯田與星河在書頁間交疊,配文道“公式丈量不出群山高度,文字卻能架起通天階梯”……
門庄村大學生志願者參與讀書會,給孩子們講故事“山外的世界——青島”。沂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鄉村書房裡,3000余冊農技科普、少兒讀物與鄉村振興書籍分門別類擺在書架上,書頁間夾著村民做的筆記。孩子們正跟著大學生志願者一起參與讀書會,這是村裡建立的“大學生返鄉助學”長效機制,每周通過“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給村裡的孩子們開展“山外的故事”主題分享。
中午時分,農耕文化課堂開課了。志願者帶著孩子們認識梯田裡的農作物,了解智慧農業技術。“我們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讓孩子們明白讀書不是為了逃離土地,而是為了更好地建設土地。”張德全說道。周末的親子閱讀分享會上,家長們圍坐一團,構建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興農”的鄉村文明新生態。
在門庄村鄉村書屋裡,小朋友們“共讀一本書”。沂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高庄鎮黨委書記戚樹峰表示,門庄村的教育模式已成為全鎮的示范。全鎮14處鄉村書房、26個讀書角形成網絡,讓“村村有陣地、處處聞書香”成為現實。
從恢復高考至今,門庄村累計走出348名大學生,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碩士研究生23人,大學本科189人,專科132人。這些數字不是簡單的統計符號,而是山村裡“石縫裡長大學子”的真實寫照,在這片被群山環繞的土地上,閱讀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成為一代又一代村民傳遞的精神火炬。高庄鎮黨委書記戚樹峰說,下一步,高庄鎮將繼續創新優化閱讀形式,真正讓山村閱讀成為群眾“破繭出山”的文化引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