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頭條新聞

時代之問,山東青年作答

2025年04月29日11: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編者按:

今天,人民日報新青年版推出特別報道《時代之問 青春作答》,聚焦來自不同行業奮戰在各自崗位的青年人,展現他們自信自強、剛健有為,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信念與風採。

其中,人民日報記者採訪了兩名山東青年代表:38歲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公司市場開發團隊負責人李永銳﹔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監測中心副主任趙亞杰,同樣38歲。

在復雜的貿易形勢下,李永銳團隊用智慧與汗水鋪就促進雙循環的“鋼鐵通路”,為企業穩產增效提供保障﹔在美麗中國畫卷舒展之際,趙亞杰堅持巡護監測11年,把奮斗融入生態事業,讓青春綻放絢麗光彩。

全文如下:

港口市場開發團隊負責人李永銳:

拓通道,服務越拓越優

本報記者 侯琳良

3月底,一列滿載3500噸鐵礦石的敞頂箱火車,穩穩停靠在山東聊城臨清站,標志著“青島—臨清”鐵礦石運輸通道開通。這背后,有著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公司市場開發團隊青年日夜奔波的身影。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韓加君攝(人民視覺)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韓加君攝(人民視覺)

這支團隊以80后、90后居多,38歲的負責人李永銳翻開一沓調研筆記說,團隊走訪河北多家鋼廠發現,高企的物流成本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如何通過優化運輸路線,助力實體經濟降本增效,成為大家的攻堅課題。

李永銳(中)和同事

李永銳(中)和同事

多次奔赴臨清市,實地考察站點作業環節﹔綜合考慮地理、成本等因素,精心設計最優物流方案……這群年輕人加班加點,終於讓這條便捷、環保、低碳的運輸通道順利開通。

“青島港的年輕人太給力了,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一家鋼廠負責人感慨,“復雜的貿易形勢下,這條通道為企業穩產增效提供了保障。”

一條新通道,疏通了企業供應鏈的“堵點”。一群年輕人,用智慧與汗水鋪就促進雙循環的“鋼鐵通路”。“或許在港口老職工眼裡,我們還很年輕。但我們知道,當代青年吃得了苦,挑得起擔子,扛得住責任。”李永銳語氣堅定。

生態環境守護者趙亞杰:

用心用情,呵護生靈

本報記者 侯琳良

“看這窩。今年2月,這對東方白鸛產了第一枚卵,35天輪流抱孵,第一隻雛鳥破殼而生。”一大早,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監測中心副主任趙亞杰就趕到辦公室察看視頻監控,畫面裡的精靈,她如數家珍。

暮春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派勃勃生機。東方白鸛、黑嘴鷗等鳥類進入繁殖期,鸻鷸類水鳥陸續從澳大利亞動身北遷,奔赴繁殖地……這個時節,趙亞杰和同事們格外忙碌。

趙亞杰

趙亞杰

整理完視頻監控數據,趙亞杰戴上帽子,穿好皮褲,和同事開車至保護區濕地。撥開蘆葦,踏著泥濘,趙亞杰把測量工具插進水裡,“整個繁殖期內,濕地水位、水量、食物都是雛鳥成長的關鍵因素。”

黃河三角洲多灘涂、濕地,巡護監測是候鳥保護的有效手段。這項略顯枯燥的工作,趙亞杰已經堅持了11年。春季,她穿著連體橡膠褲,扛著監測設備,觀察記錄鳥兒行蹤﹔夏季,她蹚水踏查濕地,用GPS定位每一處巢穴﹔秋季,採集鳥糞樣品並及時送檢,加強禽流感檢測及防范﹔冬季,對保護區內越冬候鳥進行全面調查,掌握其取食特點、夜棲需求……

“因為熱愛,所以堅守。我會用心用情保護好這裡的生態環境,呵護好濕地中的生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趙亞杰說。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