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微山:生態筑基綠為脈,兩山轉化富民生

近年來,微山縣堅定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探索出一條具有湖區特色的“兩山”轉化路徑,先后獲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步縣、生態文明強縣等榮譽稱號。
實施生態戰略,擦亮微山“生態名片”。微山縣系統推進生態戰略,圍繞“擴綠”全力實施漁民上岸、原始生態濕地保護修復等工程,釋放湖泊水面40余萬畝,修復原始生態濕地10萬畝,其中新薛河人工濕地被譽為“水污染治理的典范”。為提高生態治理的精細度,微山縣積極擁抱技術變革、強化區域協同,通過打造“互聯網+環保”智慧監管體系,建立蘇魯邊界河湖治理“五聯”機制,實現轄區內6個國控斷面、20條入湖河流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標准,優良水體率達100%,南四湖水質連續21年改善。
煥新千年水脈,打造大運河步道微山樣板。
京杭大運河,同樣是微山縣生態治理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佔運河總長 1/25、長度達140 余公裡的運河在微山湖區域蜿蜒而過。近年來微山縣堅持高位推進,成立由4位縣級領導挂帥的工作專班,實施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僅一周就完成全部線路約450萬平米的勘察定界和地形測繪,100天時間完成城區14.1公裡、微山島段8公裡的施工任務。依托運河底蘊,微山縣積極探索“步道+”工作模式,利用已建成步道,舉辦歡樂“村馬”酷跑等高水平賽事,截至目前共吸引15000余人參加,為微山湖旅游區賺足了人氣。步道沿線點綴的運河灣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大運河博物館、運河小鎮、運河夜市等沿河景點,累計吸引游客70萬人次,拉動消費2000余萬元。
發展特色經濟,找准“兩山”轉化路徑。在微山,“生態+產業”構建起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立足全國第二大輕稀土產地,微山縣規劃建設稀土產業園、稀土工業園,撬動“園區經濟”發展熱點。2024年8月31日集中開工7個稀土項目,形成“稀土開採—精礦前處理—冶煉分離—金屬合金—磁性材料”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作為“中國水生道地藥材之鄉”,微山縣積極發揮微山湖水蛭、蟾蜍道地中醫藥優勢,建成微山湖中藥材生態養殖產業園及國內首家GAP水蛭養殖基地及全國交易平台。為進一步推動生態高效養殖,微山縣大力發展智慧漁業,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微山湖”漁業品牌價值達到200億元。其中“微山湖大閘蟹”連獲4項國家級“金獎”,品牌價值達到95.3億元。為推動產業向高級化邁進,微山縣大力做強漁種“芯片”,建成國內首家機器人管理的智慧漁業車間,產業發展向新而行。(周夢茹 高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