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長波短訊

以改革增動力 以創新激活力

——安丘以改革創新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2025年04月17日11:39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理念是破局的鑰匙,改革是突圍的利刃。

2025年,從各級新春第一會來看,改革創新是關鍵詞,山東省定調“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濰坊市提出奮力打好革新突破的發展硬仗,安丘市將加快推進系統集成改革,以創新突破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碧浪翻滾的生態農場到智能化制造車間,從塔吊林立的項目工地到“指尖秒批”的政務大廳,生態農業綠色革命、工業集群動能裂變、營商環境暖心順心,安丘這片熱土上,正以改革創新之筆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安丘答卷”。

從“綠色生態”看農業富民增收

在凌河街道匯海家庭農場內,鯉魚在池中翻起水花,循環水流滋養著水培蔬菜,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著水質情況。“養魚產生的廢水經過濾轉化為富含有機肥的‘營養液’,進而用於蔬菜的種植,真正實現了‘種菜不用肥,養魚不換水’。”農場負責人賈國亮介紹。

通過運用魚類自然淨化與微生物生態培育等前沿技術,農場成功解決了病虫害、爛根等問題。生態蔬菜種植周期縮短至5-8茬,每茬成本節約率超20%,畝產增收4倍。

“魚菜共生”模式創新背后,是安丘生態農業改革的系統布局。當地以匯海農場為試點,聯動盛茂農業提供種源、技術全周期服務,引進每斤300元的優質韭菜種源,與海亮明康匯、韓國希杰等企業簽訂訂單,依托“安丘農耕”區域品牌,生態蔬菜均價達50元/斤。

“零污染、高效益”的場景,正是濰坊安丘農業綠色變革的縮影,以生態為基、文旅增效、產業融合,蹚出一條“綠富美”發展新路徑。

在數字農業領域,通過率先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碼、生態原產地碼“雙碼認証”,構建全國首個生態農品“雙碼”認証體系,為農產品打造了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証”。在雙碼的護航下,安丘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得到了顯著提升。安丘農產品出口連續15年領跑山東,高端農產品的溢價率在25%以上,2024年帶動農民增收26億元,農村居民存款余額增幅8縣市第一。

改革釋放的紅利不止於此。沿齊魯天路驅車而行,農文旅融合新業態如珍珠散落:官庄鎮馬家寨庄村復刻“復古年代記憶”,年銷土特產1140萬元﹔輝渠鎮萬畝梯田化身“星空營地”,周邊村民開辦農家樂113家,戶均年增收5萬元﹔石埠子鎮借助“天路”優勢,讓櫻桃採摘、康養研學推動“觀光人”向“體驗者”轉變,帶動村集體收入翻番……目前,安丘市依托齊魯天路推進重點文旅項目15個,山東省旅游強鄉鎮4處,累計接待游客290余萬人次,帶動周邊村集體收入達100萬元以上。

從合力循環牧業到匯海魚菜共生,從“數字農安”到推行“雙碼”認証,從農產質量安全到全域生態農業,安丘將探索“五個農業”新路徑,做好資源優勢與特色發展結合文章,把安丘農業推向新高度。

從“梯度培育”看工業動能裂變

在山東旭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低碳高效節能冷卻系統裝備制造及數字化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現場,自動化設備有序運轉,機械轟鳴聲與大數據流動光影相互交織。作為2024年省重點項目,新項目建成后生產的噴霧推進冷卻設備和閉式冷卻設備,將打破國外產品在該行業的壟斷。

“目前公司研發的新一代節能型噴霧推進冷卻塔國內市場佔有率達80%以上,可實現節電100%、節水20%。”山東旭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江濤說。

旭能環保短短幾年,已從“小塊頭”成長為節能環保智能裝備行業“小巨人”,這是安丘市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一個典型代表。

實現梯度培育,針對企業的“選種”是基礎。安丘市起底式摸排全市600余家中小企業,多維度研判企業成長趨勢,找出創新能力強、成長勢頭好的企業統一管理。

“我們成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專項小組,運用大數據分析企業營收、研發投入等指標,建立起‘種子庫’,對企業進行動態管理,對照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評價指標,做到符合條件企業應報盡報、應入盡入,目前在庫企業達276家。”安丘市工信局局長王伯進說道。

在“育苗”過程中,安丘依托工業互聯網發展領先優勢,“一企一策”引導企業推進智能化改造,為其插上“數字翅膀”。

“與傳統鑄造相比,通過智能化轉型,企業用工能節約50%以上,廢品率降低3%以上,效率提升30%左右,綜合成本可以降低約10%。”山東盛祥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鄭華成說。

安丘市通過探索數實融合場景化、市場化賦能路徑,全面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生產質效,引進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台,為企業把脈問診,制定數字轉型方案,全力打造數字車間、智慧工廠。目前,全市共培育出省、濰坊市“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企業11家、省級數字經濟晨星工廠30家。

企業從“種子”一步步成長為“大樹”,離不開沃土的滋養。安丘通過推出財政獎補、融資促進等系列支持政策,為企業營造“發展土壤”。

同時,為讓專精特新企業擁有更多智力支持,近年來安丘市深入實施人才引進培育工程,持續加強與高校、院所合作交流,先后促成了藍想環境—西安交通大學“能源高效利用技術及裝備研究中心”等校企平台的建立。目前全市已有100余家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了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目前,安丘已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9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其中重點“小巨人”企業4家,數量居濰坊市第1位。

從“高效辦成一件事”看營商生態重塑

“出乎意料,為辦事速度點贊!”濰坊華麗天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行政負責人曹功坤談及日前辦理項目開工前的手續時說道。據了解,安丘市在實施“七証合一”綜合施工許可証后,企業開工事項從受理到許可的時間縮短至不超過5個工作日,審批時限壓縮約70%。

“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是安丘優化營商環境的縮影。通過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壓減審批手續最大限度便民利企,也折射出安丘以制度創新重塑營商生態的決心與成效。

審批整合“提速度”——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創新實施“開工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減少企業辦事環節18個,辦理時限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至1個工作日,審批時間提速90%以上。同樣受益的還有日世(濰坊)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副經理陳紅玲說:“今年我們公司增加新的生產線,生產線投產日期比預期提前了1個月,提前開工,為我們搶佔了更多的發展主動權。”

服務前置“增溫度”——每個重點項目都配備“專職項目管家”,企業僅需對接1個人,即可享受全流程“專人+幫辦+陪辦”服務,通過線上線下“雙線”融合,減少企業辦事環節18個,辦理時限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至1個工作日。藍想環境、精華裝備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就地“裂變”,投資加碼的“二期現象”不斷涌現。

政策扶持“顯力度”——制定《安丘市優化提升服務企業發展機制工作方案》,常態化開展“我為企業找訂單”“我幫企業組主場”活動,一季度達成意向交易額超10億元,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制定出台《安丘市銀行小微企業融資產品匯編》,累計授信金額23.6億多元。

更讓企業暖心的還有安丘一以貫之的“包容生態”: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深入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梳理“首次不罰”“首次輕罰”事項385項,“不予強制”事項33項,目前受益主體7000余個。

改革創新的舉措和成果最終落實到民生:暢通道路“微循環”打造立體交通網絡,一體推進共富工坊、增收項目,統籌提升緊密醫共體、普惠性養老等公共服務品質,更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用為民初心增進民生福祉。

當“安丘效率”遇見“安丘溫度”,當生態農業的綠意浸染齊魯天路,當智能制造的浪潮激蕩汶水河畔,安丘正以攻堅突破之勢,在新時代的坐標中刻下鮮明印記。(楊亞菲)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