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稅務:商都歷千年,煥發新活力

千年商都,青島之源。一城、兩街、十景、十三坊,在青島市東北部有一座2500多歲的歷史文化名城,從誕生、發展到繁榮,這座城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發展之路。數據顯示,2024年,即墨區生產總值預計同比增長5.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老樹新芽,小樹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達970家
汽車支柱產業、紡織傳統產業、信息技術等產業是即墨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實力”,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小樹變大樹”是即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著力點。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即墨區整車產量突破45萬輛、增長15%,新能源汽車佔比突破20%,汽車支柱產業實現新增長﹔紡織服裝服飾產業作為山東省唯一代表,入選國家外貿提質增效示范名單,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成交額達2.36萬億元,全區80%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雲路先進材料非晶帶材單線產能突破萬噸,納暉新能源產業互聯網生態園成功落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向高攀升。
“一人一版,一衣一款”是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最具特色的服務,從“萬人同款”到“一人一款”個性化定制,每件衣服都有屬於自己的“身份証”,這背后正是傳統服飾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生動體現。“對我們而言,‘個性化+定制服務’是企業發展的招牌,沒想到前段時間我們也收到了稅務部門個性化定制的稅費體檢報告,這與我們的服務理念不謀而合!”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周經理表示。為護航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即墨區稅務局建立行業研究分析團隊,對企業實行台賬動態管理,依托大數據,定期為企業制定推送“稅費體檢報告”,將量身定制的稅費政策清單以及納稅信用、稅費申報等數據“裝”進報告,助力企業“未病先防”。今年以來,已經為124戶企業定制體檢報告,有效防范化解稅費風險,以稅務合規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
風起鰲山,挺進深藍,完成海洋生產總值630億元
196公裡海岸線,2517平方公裡的藍,即墨以獨特的“深藍”城市特質,奮力當好“海洋經濟發展排頭兵”。2024年,預計實現海洋生產總值630億元,同比增長7%,“藍色成績單”再創新高。
拓寬服務海洋經濟朋友圈是“稅務藍”護航“深海藍”的重要舉措。即墨區稅務局聯合青島藍谷管理局開展“稅務藍走進深海”系列活動,將“銀稅互動”等產品帶進座談會,通過部門協作,共同服務,激活合力效應,實現服務效能最大化。活動開展以來,已累計收集涉稅訴求約27條,均已跟進解決。“今年是我們公司參加座談會的第3年,每年都有新的收獲。現在我們海試場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中,資金和涉稅需求都越來越迫切、復雜,座談會中通過和各個單位溝通,這些問題都能一次性解決。有這種貼心的服務作為保障,我們對海上試驗的發展越來越有信心了!”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有限公司總經理石鵬表示。
配“金鑰匙”,開“致富門”,農業總產值增長4.04%
茶香美谷、果香柳韻、文旅湯上......即墨區加快推進“4+4+N”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用心用情答好新時代鄉村振興命題。據統計,在即墨,202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86.6億元,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44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採食即墨”授權農產品數量已有72個。
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上,即墨區稅務局創推“四個一”工作法,聚焦農企農戶涉稅需求,為“富口袋”貢獻稅力量。編寫一本手冊,系統梳理自產農產品、蔬菜批發零售、進口種子等惠農相關稅費優惠政策,編制《惠農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匯編》﹔用好一個服務,對從事種植、養殖等行業的農戶,提供發票、納稅申報等個性化的納稅輔導服務,助力農戶輕鬆辦稅﹔打造一個團隊,成立護航鄉村振興青年公職律師團隊,走進各個片區,為農企農戶提供合同糾紛、佔地補償等相關法律咨詢和服務﹔開展一次培訓,開展“鄉村振興稅收優惠政策及企業合規管理建議”專場培訓,對規范會計核算和發票管理、六大農業行業涉稅風險進行提醒。(巨冰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