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廢車,都去哪了?人民日報記者帶你探訪

回收有規范 拆解有門道 處理有考量
舊車綠色循環更加便民利企
本報記者 李 蕊
今年1至2月,我國汽車以舊換新超過107萬輛。“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換下來的舊車去哪了?記者跟蹤舊車回收拆解發現:全流程更透明,管理更嚴格,利用更精細﹔相關制度和公共服務升級完善,也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長遠發展營造更好環境。
——編 者
林先生要和陪伴他10年的“老伙計”說再見了。“車子年頭久了,油耗比較大,時不時鬧個小毛病。”眼下,趁著以舊換新政策,汽車報廢更新有補貼,他便買了一輛新車。
按照流程,要想申領補貼,須先報廢舊車。舊車“退役”,何去何從?
在山東濟南商河縣玉成(山東)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有限公司,記者跟著這個“老伙計”——一輛陳舊的銀灰色轎車,探訪車輛回收拆解全過程。
回收前,嚴格查驗
防止不法分子倒賣部件
報廢第一步,上秤。
輕踩油門,林先生駕車緩緩駛入過磅區。
接驗車員俯下身,一一清理車內腳墊、坐墊等物品。“我們會根據廢鋼的市場行情來定報廢車價格。常見的計算方式是以車輛的重量乘以當前廢鋼的單價,再結合車輛的其他因素予以調整。”玉成(山東)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邦躍說。
“你看,這輛轎車重約1.5噸,當前市場廢鋼單價約為每噸2000元,它的基礎價格約在3000元。”王邦躍介紹,“像這種車況相對較好或車型較熱門的,還有500元至1000元的補貼。”
接著,接驗車員掀開車頭引擎蓋、座椅等部位細細查驗。“這是為了防止不法分子倒賣部件,比如車子的三元催化器,內部含有多種貴重金屬,價值高、毒性大,如果被非法提煉可能導致環境污染。”濟南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周正凡解釋,“如果有部件缺失,車主必須寫明原因、簽署承諾書,確保不流入社會,否則不得出具《報廢機動車回收証明》。”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提出“依法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行為”。按照相關要求,如果部分部件缺失、驗車不過關,車主可能失去機動車報廢辦理資格。
確定無誤后,接驗車員取一瓶噴漆,在車身上噴下一串數字“X6944”,並將驗車信息錄入電子系統。
“這個編號就是它的‘身份代碼’了。”王邦躍拿出手機展示電子系統,隻要輸入編號,就能查看這台報廢車的“電子檔案”,包括車輛類型、發動機號等信息,“拆解回收流程透明,利於安全規范管理,也方便主管部門監管。”
一套流程結束,林先生在服務大廳提交資料。經工作人員查驗,汽車確定達到報廢標准,林先生拿到了3000多元的報廢價。這輛陪伴他多年的汽車,正式踏上拆解之路。
拆解時,“吃干榨淨”
最大化挖掘回收利用價值
報廢車的回收價值,可不只是“廢鋼價”。
在預拆解車間,工作人員手握一把形似蟹鉗的剪刀,輕輕發力,將汽車中柱剪斷。
商務部門給企業出具《報廢機動車回收証明》,往往需要汽車毀形照片。如今,濟南市對於“毀形”的認定不同以往:2022年開始,濟南市商務局實施改革,在把握報廢車毀形時,不再要求車身全部毀掉。
“2022年以前毀形,需要將轎車‘上半身’全部毀掉,貨車切割成一段又一段﹔現在,隻需毀掉中柱、車頂等主要結構。”王邦躍說,“這是便民利企的好法子。”
為何說是“便民利企”?
周正凡解釋:“車子‘上半身’有許多可回收利用部件,如果全部毀掉,就會變成一堆廢鋼,且花費時間長。現在,隻需毀掉中柱等主要結構,企業即可拿到回收証明,提高了舊車回收的再利用比例和利潤空間,且節約了車主的時間。這項改革是山東省推動再生資源高效利用的具體實踐。”
毀形后,車子被穩穩架起,工作人員拆解車牌、電瓶、油箱蓋,抽取車內剩余液體,完成斷油斷電等工序后,車子將被送入拆解車間。
“預拆解后,銷售團隊將車子分為四類。A類車可利用價值高,B類車有部分利用價值,這兩類編號上標注字母‘X’,意味著要被人工精細拆解﹔C、D類基本或直接沒有利用價值,則用機械拆解。”王邦躍介紹。
林先生的車子被歸為A類。記者再次見到這輛車時,它的車門、輪轂、引擎艙、前后燈等已被拆下,作為“精品回用件”擺上貨架。“有的汽車配件不好買,客戶會來我們這淘貨。”王邦躍說。
光是這樣還不能將報廢車的價值“吃干榨淨”。“銅線、鋁都能賣錢,我們將它們從發動機上拆下單獨出售,供下游產業實現循環利用﹔發動機則交給具有資質的企業再制造利用。”王邦躍笑道,“最大化挖掘回收利用價值,正是精細化拆解的巧妙之處。”
另一道工序上,工人們戴著手套,小心翼翼地撕下汽車膠條,放入一旁的筐中。王邦躍說:“若膠條跟著車子被壓成廢鋼,既會導致鋼不夠純、賣不上價,也浪費了其本身的價值﹔單獨拆下膠條,攢到足量,有橡膠企業來回收,用於生產橡膠顆粒等。”
當能拆的都拆完,報廢車就隻剩一個殼子,被送入打包區。巨型打包機將車殼破碎、壓縮,“吐”出一塊塊方形廢鋼壓塊。
《山東省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實施方案》提出,加強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規模化、規范化、清潔化利用,培育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集群。
如今,濟南市的汽車拆解行業鏈條拓展延伸,上游可至報廢車回收、拍賣,下游可延至零部件的再制造、金屬與非金屬再利用。
“像這批廢鋼壓塊,會被賣往下游的鋼鐵廠。”王邦躍走向門口,此刻,一輛大貨車已在門前“翹首以待”。
看長遠,良性循環
守住生態底線,綠色低碳發展
穿過一處堆場,報廢汽車堆積如山,小型轎車、面包車、貨運車等,都在等候拆解。
“按照目前的處理能力,我們一天能拆解60輛報廢車。”說話間,王邦躍的手機又響了,“‘兩新’政策加力擴圍,不斷有車主咨詢。”
2022年10月,公司成立之初並非這番情景。“那時市場規范還不完善,公司有時還要為收不到車子發愁。”王邦躍說。
2024年3月,濟南率先在全省開展汽車領域的置換更新補貼活動,投入5000萬元政府補貼。
現在,公司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數量持續攀升。王邦躍拿出兩份年度報表,用數據說話——2023年,回收車輛5000多輛﹔2024年,直接翻番,回收車輛達10952輛。
據了解,2024年,濟南市實現汽車以舊換新98454輛,其中報廢換新55588輛。
“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行業發展,既要讓回收企業有盈利空間,又要保証綠色環保。”周正凡打開全市地圖,勾畫了幾個圈,“由於報廢汽車過程中存在危廢處理,前期布局必須慎之又慎。我們篩選保留了7家有資質的報廢車回收拆解企業,選址不得在居民區、商業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其他環境敏感區內,最終選在了濟南郊區的工業園區。”
記者在廠區發現,一批發動機住進了“地下室”,專用收集池用於防止油液滲漏到地面,抽油過程密閉處理……
周正凡介紹,濟南市商務局會同市公安、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專項整治行動,打擊非法回收、拆解、倒賣報廢機動車亂象,還要確保企業守住生態底線,綠色低碳發展。
實施以舊換新政策以來,各地汽車報廢更新審核、拆解利用監管等持續優化,源頭、過程、終端等各個環節協同配合,讓消費者更有獲得感,讓舊車更富價值感,也讓行業發展更有方向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1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