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

山東省統計局4月10日發布公報,山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普查結果顯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78.5萬個,與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相比,增長54.6%,從業人員3250.9萬人,增長15.7%﹔個體經營戶743.7萬個,增長27.0%,從業人員1402.8萬人,增長10.3%。
據了解,根據《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山東省進行了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普查的標准時點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23年度,普查對象是全省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山東省順利完成普查對象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財務狀況、生產經營、能源生產與消費、固定資產投資、研發活動、信息通信技術應用和數字化轉型情況、數字經濟活動、投入產出情況等有關數據的採集工作,全面調查了山東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類單位基本情況。總體來看,山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組織領導堅強有力、普查對象積極配合、實施推進規范有序、普查過程公開透明,全面摸清了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第二產業方面,2023年末,全省共有工業企業法人單位390712個,比2018年末增長22.5%﹔從業人員943.5萬人,比2018年末下降3.4%。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382840個,佔98.0%﹔港澳台投資企業1917個,佔0.5%﹔外商投資企業4472個,佔1.1%。採礦業1444個,制造業380509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8759個,分別佔0.4%、97.4%和2.2%。在工業行業大類中,通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數位居前三,分別佔14.0%、10.0%和8.8%。
第三產業方面,2023年末,全省共有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892444個,比2018年末增長49.1%﹔從業人員493.9萬人,比2018年末增長44.4%。在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中,批發業佔62.0%,零售業佔38.0%。內資企業866468個,佔97.1%﹔港澳台投資企業1019個,佔0.1%﹔外商投資企業2687個,佔0.3%。2023年末,全省共有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法人單位158694個,比2018年末增長68.8%﹔從業人員122.1萬人,比2018年末增長70.8%。其中,企業法人單位156060個,比2018年末增長74.6%﹔從業人員116.4萬人,比2018年末增長77.0%。
新興產業發展方面,2023年末,全省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7312個,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8.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657個,佔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9.0%﹔高端裝備制造業1180個,佔16.1%﹔新材料產業1824個,佔24.9%﹔生物產業1325個,佔18.1%﹔新能源汽車產業128個,佔1.8%﹔新能源產業937個,佔12.8%﹔綠色環保產業1337個,佔18.3%﹔航空航天產業18個,佔0.2%﹔海洋裝備產業24個,佔0.3%。2023年末,全省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2603個,比2018年末增長31.5%﹔佔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0%,比2018年末提高1.3個百分點。2023年末,全省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3358個,佔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2.4%。其中,信息服務1203個,佔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35.8%﹔專業技術服務業的高技術服務1044個,佔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31.1%。
山東省三大經濟圈第二、三產業發展方面,2023年末,省會經濟圈擁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99.8萬個,佔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數的35.8%﹔膠東經濟圈118萬個,佔42.4%﹔魯南經濟圈60.4萬個,佔21.7%。省會經濟圈擁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業活動單位107.1萬個,佔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業活動單位數的35.7%﹔膠東經濟圈125.8萬個,佔41.9%﹔魯南經濟圈64.5萬個,佔21.5%。(孫源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