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安丘:養土成金 解碼煙葉綠色化生產的土壤密碼

在“雙碳”戰略引領下,綠色生產已成為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山東濰坊安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秉持生態煙的培育理念,以強化土壤保育為基礎,以抓牢“三改一調”為路徑,推動煙葉生產向“生態友好、綠色安全、品質卓越”方向轉型,走出了一條養土成金、土壤保育筑基煙葉綠色化生產的特色發展之路。
圖為抓住適宜墒情,組織機械對輪作煙田進行春耙作業。
一改:煙田輪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煙葉產出質量和種植效益與土壤質量息息相關,煙田輪作是煙葉種植的一項重要措施。近年來,安丘市局(分公司)把煙田合理輪作作為提升煙葉質量的重要基礎和根本保障,按照“一年小調茬、兩年大調茬、三年全調茬”的工作思路,下力氣推進煙田有序輪作調茬,推動了土地用養結合。
安丘市局(分公司)堅持把培訓作為統一煙農思想的重要抓手,抓住每年秋收到冬閑關鍵時期,採取線上+線下、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創新小班制、農訓農等培訓模式,加大煙農培訓力度,增強煙農對煙田輪作重要性的認識,從根本上解決部分煙農“不想輪作”問題。
在此基礎上,針對有些煙農“不會輪作”的問題,安丘市局(分公司)還依托高質量推進輝渠行業級產業綜合體建設,結合本地實際,建立起“以煙為主”的煙田輪作制度,固化形成了《煙糧輪作技術規程》《春谷種植技術規范》等10項涵蓋煙田輪作及非煙作物的本地化種植技術體系,規范了輪作煙田非煙作物種植和施肥用藥種類及方式,打消了煙農顧慮,增強了他們主動開展煙田輪作的積極主動性。
“煙田輪作是安丘煙區的傳統經驗,也是我們多年來堅定執行的好做法,更是推動我們打贏煙葉質量提升沖刺戰的關鍵一招和務實舉措。2025年,共輪作煙田1.79萬畝,輪作比例達到了85.24%,並且今年我們更加關注前茬地塊種植情況,更加注重加強宜煙地塊篩選,去冬到今春,組織開展了三個輪次的大排查,工作更加深入細致。”安丘市局(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經理楊少杰說道。
二改:生物炭改善土壤養分環境
“煙田反復接續種植,煙葉將不同程度出現生長不良、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等現象。” 在3月18日召開的西片區“控氮降氯提鉀”煙農培訓會上,安丘市局(分公司)煙葉科科長李偉同參訓煙農交流道,“生物炭不僅能夠改善土壤養分環境,還可以招募有益菌抑制病原菌的數量。”
2023年以來,立足解決煙田連作障礙與地力退化問題,安丘市局(分公司)與青島農業大學開展聯合攻關,依托《生物炭在煙草生產的應用研究》項目研究,探索將廢棄煙杆、秸稈炭化還田,優化適用於濰坊煙葉生產的碳源物料和生物炭基的有機肥配方,實現了對核心原料本土化資源化生產的初步探索。
“2024年我種植了70畝煙葉,其中15畝煙田試驗應用了生物炭,栽后煙葉還苗快、長勢好。我自己測算了下,在成本投入上,煙田使用生物炭,畝均肥料成本約增加82元,但用藥成本明顯降低,總投入基本持平﹔在種植收益上,施用生物炭煙田的上等煙比例達到77.25%,比常規煙田提高8.34個百分點,畝均收入約增加160多元。”在年初召開的官庄煙站“農訓農”培訓會中,煙農孫少帥高興地分享著自己的煙葉種植經驗。
近兩年的取土化驗檢測結果表明,通過施用生物炭,煙田有機質平均含量提升23%,進一步促進了煙葉提質、煙農增收。
三改:土雜肥改善土壤營養結構
“去年氣候前旱后澇,部分煙田早衰、后期站不住的問題比較突出,根源在於施肥種類不合理,化肥用量偏大,無機態氮佔比過高、肥效不夠持久所致。今年我們要將優化肥料種類、增施有機肥、推進分次施肥作為提升煙葉質量的關鍵技術措施,不打折扣地落實到位。”談及控氮施肥,安丘市局(分公司)黨委書記、局長、經理王海龍深有感觸地說道。
傳統農業生產中,農田施用適量土雜肥,可明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優化土壤結構,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去冬今春以來,安丘市局(分公司)圍繞“突出煙葉質量特色”主線,聚焦做好“砂壤土+土雜肥”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大力推進煙田普施土雜肥,在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煙葉質量特色上出見實策、求實效。
為避免漚制糞肥可能出現的營養配比不協調等問題,今年他們集中推廣使用商品土雜肥,協調煙農合作社在深入開展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優選質量上乘、養分均衡、宜煙使用的土雜肥品牌,並通過以量壓價,降低煙農施肥成本。
“市場上商品土雜肥的種類五花八門、價格參差不齊、產品真假難辨,今年由合作社統一開展市場調研和養分檢測,不僅肥料質量和價格有保障,還提供送肥上門服務,可幫了我們大忙了!”在合作社肥料配送車旁,煙農李萬裡一邊卸肥,一邊高興地說道。
截至3月上旬,結合春耕春耙,安丘21000畝煙田土雜肥全部施用完成。
圖為煙田全面撒施土雜肥
一調:調整煙葉生產布局
良區良田方能種好煙。種植地塊的土壤質地、化學成分、營養結構均衡適宜是產出優質煙葉的基礎。今年以來,安丘市局(分公司)著眼煙葉空間布局區域一體化推進,立足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整體實施“陣地轉移”工程,按照增加丘陵山區、砂壤土煙田面積,縮減土壤粘重平原地區、連作煙田面積的原則,縱深推進核心煙區由東向西、種植地塊由平原向丘陵緩坡轉移,煙區分布結構更為合理,有力夯實了優質特色煙葉生產基礎。
另外,他們還錨定“潮土、砂姜黑土地塊不種,前茬使用高氯化肥或使用對煙葉有影響除草劑的地塊不種,易澇地塊不種,土壤黏重、肥力過大的地塊不種”,加大種植地塊優化調整力度,全面淘汰不適宜種植地塊。
“今年以來,我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煙葉種植布局調整,由平原向丘陵緩坡轉移煙田3960畝,圍繞‘四不種’淘汰不適宜地塊7937畝,通過有效整合宜煙土地資源,使每一寸土地都能發揮稟賦優勢,讓每一塊煙田都能增加有效產出,推動煙葉質量和煙農收益同步提升。”對做好今年以“提質”為核心的煙葉生產工作,安丘市局(分公司)黨委書記、局長、經理王海龍底氣十足地說。
養土成金,是煙葉綠色化生產的精妙實踐,更是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持續深耕土壤奧秘,優化種植模式,必能讓煙田持續煥發生機,在守護生態中,收獲更多金色希望,邁向煙葉產業可持續發展新征程,更好助力鄉村振興。(羅政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