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青島嶗山區:環境監測用上“黑科技”

“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走航監測車、人工智能大模型——
看,碧水藍天裡的新質生產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生態環境科技是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推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利器。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持續推動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發揮關鍵支撐作用。“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走航監測車、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各種新裝備、新技術不斷應用於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近日,記者探訪山東、浙江等地,看這些科技利器如何守護碧水藍天。
——編 者
山東青島嶗山區運用走航監測車守護綠水青山
精准溯源 高效執法
本報記者 李 蕊
給空氣做“體檢”、給水質做分析……以往,這些環境監測工作要麼依靠固定空氣監測站,要麼依靠人力取樣。近日,當記者來到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發現這裡用上了高科技“新助手”。
暖日融融,海風習習。嶗山區濱海公路,一輛白色廂式貨車緩緩駛來。
這輛看似普通的廂式貨車,其實是動態監測污染物的“黑科技”——走航監測車(以下簡稱“走航車”)。它“身高”3米有余,“頭頂”上還加裝了大氣環境監測設備。
“進來瞧瞧,內有乾坤。”青島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嶗山大隊一中隊中隊長孫麗娜拉開車廂門,進入駕駛艙。操作台前,一塊電子屏幕躍入眼帘,一旁還有各種精密的監測儀器。
走航車“掌握”啥技能?
“看,它正在為沿海空氣進行‘全身體檢’。”車輛繼續向前行駛,坐在操作台內,孫麗娜手指電子屏幕,“走航車啟動后,位於車頂的採樣管就能自動採集空氣,對空氣中的多項污染物開展監測。”
細細瞧,屏幕上,綠色勾勒出實時監測區域,四氯乙烯、二甲苯等參數一覽無余。“目前正在測定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如果相關參數超標,系統會實時報警。”孫麗娜說。
與傳統監測方式相比,走航車有哪些優勢?
“企業聚集區、居住區、山林、海洋等區域空氣、水質均需按照規定監測,可嶗山區面積大,如果僅僅依靠人工巡查,很難做到全方位監測。”孫麗娜告訴記者,“以前發現污染源后,我們還得到現場採樣,再將樣品送到實驗室分析,整個流程走下來,要花不少時間。”
走航車的投用,有效解決了執法人員的煩惱。“現在,走航車單日可以跑幾十公裡,更為機動、高效。”青島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嶗山大隊一級主辦曲娟說,“依靠多傳感器實時監測,數據更精准。同時參數模塊可以靈活組合,應對不同的場景。比如春季風大,我們主要監測揚塵顆粒物﹔夏秋季節,重點監測揮發性有機物、臭氧。”
走航車構建的全方位、全覆蓋的監測數據動態變化圖,為執法人員提供了及時、直觀、全面的決策依據。“通過對參數、風向等因素分析,我們可以快速找到污染源﹔重點時段,我們還能靈活調整、加密監測,實現精准溯源、精准執法。”孫麗娜說。
在走航車后方,一架多旋翼無人機騰空而起。隨著螺旋槳的嗡鳴聲,它靈巧地掠過建筑工地塔吊,在高空懸停取樣。“走航車配備了大型採樣無人機,在一些人力不可及的位置,我們用無人機飛越障礙進行採樣。”技術人員手握遙控器,操控著這台“空中哨兵”,“監測數據會實時回傳至系統,有效提高了監測效率。”
“近年來,我們根據轄區環境監管需求,推動無人機、無人船、走航車等新型高科技的應用,解決了人力不足、探測不到的現實需求,初步實現了由‘人防’向‘人防+技防’的轉變,為精准、科學、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撐。”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嶗山分局局長王勇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通過科技賦能,讓環境執法更為“耳聰目明”。
《人民日報》(2025年4月4日 7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