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產卵4枚!網紅白鸛再傳喜訊

當第一縷春風掠過黃河三角洲,國網東營供電公司護線愛鳥隊通過鳥類活動監測平台發現,在220千伏東安線4號塔上,一對東方白鸛夫婦正優雅地整理著舊巢,並成功產下4枚鳥蛋。
220千伏東安線4號塔上的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們連續五年選擇在電網鐵塔安家,成為東營供電人倍加呵護的“春之信使”。東方白鸛更是走紅網絡,持續刷屏、霸屏“朋友圈”,再次成為頂流網紅!
白鸛之鄉
建巢竟愛鐵塔
東營擁有世界上暖溫帶保存最廣闊、最完善、最年輕的濕地系統,地處東亞-澳大利亞和環西太平洋2條遷徙路線,每年遷徙過境的候鳥達600多萬隻,2000多隻東方白鸛在此筑巢繁殖,被譽為“中國東方白鸛之鄉”。
黃河三角洲風光
東方白鸛喜歡在高處筑巢,選擇比較開闊、人跡罕見的地方。東營地區高大樹木稀少,40多米高的電力鐵塔成了東方白鸛筑巢的最愛。
東方白鸛鳥糞量大,呈酸性、噴射狀,掉落易造成線路跳閘
成年的雄性東方白鸛,體長近1.3米,翼展可達1.5米,在鐵塔上筑巢容易造成線路相間放電。同時,它的酸性排泄物有導電性,會造成導線通過鳥糞短接絕緣子,導致線路設備腐蝕、短路跳閘等故障,不僅影響電網可靠運行,也威脅鳥類自身安全。
頂流網紅
全民“雲吸鸛”
每年3月至6月為東方白鸛繁殖季,正趕上電網春季檢修。國網東營供電公司深入實施“雲端的守護”項目,走出了一條東方白鸛和輸電線路和諧共生的創新之路。
國網東營供電公司深研護線愛鳥共贏之法,東方白鸛連續五年在此筑巢繁衍,引發各界媒體持續關注。
科技賦能
鳥線和諧共生
近年來,國網東營供電公司堅持與時俱進、科技賦能,探索構建“鳥線共生”卓越供電服務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鳥眼小管家。與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合作,為東方白鸛安裝鳥環,精准定位遷徙動態。搭建鳥類數據監測平台,根據鳥類活動實時定位,結合“電網一張圖”杆塔坐標,隨時掌握“何時進入東營”“在東營何地”“何時離開東營”,讓輸電線路防護和東方白鸛保護更智慧。
國網東營供電公司鳥類數據監測平台
“上、中、下”三維防護。
上方搭“新家”:在容易筑巢的地方裝設佔位器,同時用“同塔移巢安置法”,在安全位置搭建八邊形“觀景大平層”,為東方白鸛搭建“安居之所”。
中間有“結界”:安裝1.2萬余套新型防鳥罩“小紅傘”,在鳥糞等異物與絕緣子間構建“安全結界”。
下方裝“鎧甲”:對790基鐵塔的線路、金具等實行絕緣包覆,披上定制“防護鎧甲”,安全值拉滿。
“上、中、下”三維防護
“立體巡檢+集中監控”模式。依托“護線愛鳥隊”,全面推行“立體巡檢+集中監控”模式,利用可視化監控手段,使用遠距長焦鏡頭拍攝,降低對鳥類棲息的干擾。
可視化監控圖片
國網東營供電公司加強線路和鳥巢巡視,當好“護鳥使者”。自2019年“雲端的守護”項目實施以來,因鳥類活動引發的線路故障率下降了57%。
東方白鸛在輸電杆塔上筑巢繁殖
國網東營供電公司樹立多方合作、共治共贏的理念,參加由國家電網公益基金會與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基金會共同實施的“候鳥生命線”公益項目,構建起多方共建、協同聯動的“護線愛鳥生態圈”。
目前,這對東方白鸛夫婦正在對鳥蛋進行輪流孵化,它們每隔一個小時交班一次,整個孵化過程將持續約30天。讓我們共赴一場關於生命與守護的浪漫之約,見証東方白鸛寶寶的破殼時刻!(郭軼敏 高穎 郭鑫 王同同 李恆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