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長波短訊

泰安稅務:以稅惠農 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

2025年04月02日10:33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根基。一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泰安市稅務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精准對接特色農業產業涉稅需求,以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為依托,開展針對性輔導與精准化推送,及時防風險、解難題,不斷提升涉農企業合規經營能力,護航農業產業健康穩健發展,傾力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數智“春潮”涌動萬象耕新

走進東平現代農業高科技示范園智能溫室,一排排無土栽培的生菜青翠飽滿、長勢喜人,蔬菜下方是一條條“營養動脈”。A字架、時空隧道、仿生螺旋等25種種植模式令人眼花繚亂,猶如走進一座現代化的“植物工廠”。大棚外有智能幕帘,內有全方位環境控制系統,在科技創造出的適宜環境裡,各類水果蔬菜以最“舒適”的方式“四季不斷”生長。

“這個項目與稻屯窪國家濕地公園連為一體,總面積達到3.7萬畝,我們採取‘租金+分紅’方式與經營單位進行深度合作,預計年收入可達1.6億元,帶動周邊群眾就業1000余人。”東平湖文旅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孫飛說。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東平縣稅務局將農業科技企業納入重點服務范疇,組建“春風惠農”青年先鋒隊深入田間地頭和產業園區開設“流動納稅講堂”,實現從“解答問題”到“解決問題”、從“上門尋策”到“政策上門”、從“單一咨詢”到“問辦協同”的全流程訴求響應,助力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台各項優惠政策,為我們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在稅惠政策的支持與鼓勵下,我們將繼續投身到現代化農業建設中去,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東平現代農業高科技示范園運營部經理王龍表示。

服務“春風”確保直達快享

“這段時間,每天都有10萬支鮮切玫瑰銷往全國各地。”近日,位於新泰市樓德鎮的浩宇園藝泰山玫瑰園迎來產銷旺季,玫瑰園裡,五顏六色的玫瑰競相綻放,層層疊疊的花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不遠處,一輛輛滿載著鮮切玫瑰的貨車正整裝待發,即將運往北京、江蘇等地的花卉市場。“我們這裡的種苗有橙色多盟、玫昂、英特普蘭、科德斯等‘潮流’品種,都是由國際知名品種培育公司引進的,是目前市場上高品質的國際專利玫瑰品種。”公司負責人武玉亮介紹。

“公司一路的發展都得到了稅務部門的精心幫助,當地稅務部門為我們定制了‘個性化’的服務清單,配備了專屬的稅收網格員,‘手把手’輔導納稅業務,定期上門宣講稅費優惠政策。”公司財務負責人陳常菊說道,“除了批發渠道外,這些玫瑰還能通過線上App供顧客下單購買。我們在線上銷售,稅務部門在線上服務。遇到像電子發票開具、銷售折讓、費用列支、增加發票限額等各類涉稅問題,稅務部門總是能第一時間幫助我們解決。”

為幫助花卉企業更好應對新形勢,新泰市稅務局緊跟發展節奏,開展高效服務。針對發票開具、政策享受等經營常見的涉稅問題,及時開設“稅費服務課堂”進行輔導宣講,同時發揮稅收大數據平台的作用,為企業量身定制“政策禮包”,用稅費紅利的“真金白銀”為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稅動力”,讓“鮮花經濟”助推現代化農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稅惠“春雨”澆灌產業碩果

在肥城市老城街道北部山區的張家花峪村,由村黨支部創辦的七姑娘頂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葫蘆多空間種植和葫蘆工藝品深加工的雙產融合,突破了土地資源有限、傳統農作物產量不高的發展瓶頸,實現了帶動就業、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喜人成效。

“山地耕種條件差,我們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探索發展葫蘆種植特色產業,引導村民土地入股+流轉土地20余畝,栽植葫蘆3000余株。根據近年來的種植經驗,我們優選了‘白皮’‘手捻’兩個品種種植。像‘手捻’這個品種,這一株葫蘆所結的果就能帶來100元左右的收益。”村黨支部書記、七姑娘頂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紅說。

據介紹,肥城市稅務局深度融入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工作,組織“星火”青年志願服務隊深入鄉村一線送政策、結對子,以“送指南+現場教”的方式,幫助企業規范申報,糾正在納稅申報、發票開具等方面的誤解,指導企業建立臨時用工台賬,准確核算人工成本,避免涉稅風險,增強合規經營和風險防范意識,解決了發展路上的涉稅問題,助推一批“庭院經濟”產業做大做強。

“從最初的葫蘆採摘風干后直接外銷,到后來我們利用村裡留守勞動力進行工藝品加工,完成了從種植‘打工’到我們自己當‘老板’的角色轉變,不斷受到市場好評和消費者廣泛認可。在發展道路上,稅務部門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定期走訪講解農產品免稅政策和網上開票等內容、探討文創開發和非遺工坊建設,助推我們實現規模化種植和產業化經營。”張紅表示。

天地啟春色,萬物共“耕”新。泰安市稅務部門將持續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在夯實特色產業發展基礎、優化綠色產業發展模式、構建現代數字農業業態等方面持續貢獻稅務力量,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美好畫卷注入“稅力量”。(牛振華 周樂原)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