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綠”求質 向“新”起勢
濰坊綜合保稅區以綠色經濟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在歌爾虛擬現實智能制造基地,有以VR產品為代表的“綠色制造”﹔在濰坊佩特來電器有限公司,有以新能源發電機、起動機為代表的“綠色動能”﹔在山東聖和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有以可降解膜為代表的“綠色材料”……
濰坊綜合保稅區以“雙碳”目標為引領,通過實施產業能級、業態能級、服務能級躍升三大工程,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近日,綜合保稅區入選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名單。
“我們生產的薄膜在一定條件下,最快可在3個月內完全降解。”山東聖和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副總經理馮益強介紹,企業產品遠銷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居全國首位。聖和參與主導制定的《雙向拉伸聚乳酸薄膜》成推薦性國家標准。
不遠處的山東唐寧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各司其職,忙生產、趕訂單。作為一家集研發、生產制造、試制試驗、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石油裝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制造廠商,他們生產的壓裂車可以釋放多大的壓力?答案是140兆帕,相當於超過2000頭非洲象踩在一個人的背上。這台特種車輛正是山東唐寧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的核心產品。
企業的成績映照產業的成長。綜合保稅區立足高能級開放平台定位,深化政策賦能,推動國務院支持綜合保稅區“21條”、海關總署綜合改革“23條”應落盡落,培強做大以虛擬現實、汽車裝備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產業,打造保稅加工制造新高地,三年累計產值突破1000億元。在濰坊市16個發展主體中規上工業企業單位產值能耗最低、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最高。
搶抓先發優勢,綜合保稅區持續開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賽道,打造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示范區。高標准打造孵化培育、快速通關、展示展銷三大平台,跨境電商產業園已入駐企業300余家﹔建成全國首個跨境電商“四關合一”綜合運營中心,年可實現業務量1000萬單、進出口額20億元以上﹔“濰坊進口商品購”展銷中心匯集進口商品1萬余種。全區跨境電商進出口額佔濰坊市比重超85%。
當前,綜合保稅區正創新實施“跨境電商+產業帶”培育工程,構建“中心倉+海外倉”倉倉聯動發展模式,海外倉總數達14個、總面積超10萬平方米,跨境電商1210出口規模連續兩年居全省第1位。
企業發展逐“綠”向“新”,營商環境由“好”到“優”。去年以來,綜合保稅區全省首推高效辦成外貿“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建成開放式“外貿綜合服務專區”,將企業開辦等42個全鏈條事項整合為“一件事”,企業准入准營、出口退稅等時限壓減70%以上﹔落戶全省首個跨境電商協同服務中心、出口退稅風險監控管理中心﹔建成全省綜保區首個外匯業務直聯點﹔引入全市首支應急轉貸基金,業務、資金規模均居全省第1位。
提升產業“含綠量”,發展更有“含金量”。一組組數字見証著綜合保稅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堅實腳步。據了解,全區外貿進出口額由2020年的184.3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856.9億元,連續突破七個百億級關口,佔濰坊市總量的1/4。在海關總署牽頭組織的全國綜保區年度發展績效評估中保持“A類”等次,連續兩年位居全國174家綜保區第4位、第6位,全省14家綜保區第1位。
來源:濰坊綜合保稅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