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山東新組建的這家國有大型文化企業,劍指何處?

2025年04月02日10:02 |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小字號

當數字技術遇上深厚齊魯文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4月1日,在青島舉行的山東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大會上,新組建的省管國有大型文化企業——山東數字文化集團正式成立,成為山東深入貫徹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主體,同時也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成立標志著山東在加快推進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畢司東與騰訊數字文化實驗室負責人舒展簽署山東數字文化科技研發應用中心共建協議。

從何而來

剝離傳統業務,注入優質數字文化資源

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相關部署要求,新組建的山東數字文化集團,是省管國有大型文化企業,是山東數字文化新基建的核心運營主體,肩負貫徹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和山東文化強省、數字強省戰略的職責,加速山東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國領先數字文化產業集團。

據了解,為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山東於2022年啟動了“山東省文化數字化行動計劃”,提出組建山東數字文化集團,推動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用數字賦能文化高質量發展。

2024年12月6日,山東省委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大眾報業集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該方案著眼加快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既包括以“大眾”新媒體大平台為牽引,加快新聞宣傳領域的改革﹔也包括優化產業布局,發力數字文化產業的部署。其中,在優化產業布局上,方案一個重大舉措就是由大眾報業集團以齊魯傳媒集團為基礎,剝離原有的傳統業務,實施資產重組,將旗下數字文化相關優質資源,包括齊魯壹點、大眾創投、大眾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齊魯天一國際會展等注入新組建的山東數字文化集團,形成集技術研發、項目孵化、文化展示、文化園區、文化投資、文化交易於一體的產業閉環。

談起組建山東數字文化集團,大眾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畢司東表示,大眾日報作為全國連續出版時間最長的黨報,創刊86年來,積累了海量數據、廣泛人才和全媒傳播等眾多優勢。“基於黨媒責任和這些優勢,我們必須要全力當好山東數字文化的探路者、賦能者和領航者。組建山東數字文化集團,不僅是大眾報業集團布局數字文化產業、開拓發展‘第二曲線’的重要措施,更是山東文化領域順應時代之變、勇擔文化使命的一次破冰探索”。

媒體融合10年多來,大眾報業集團以傳媒大數據為入口,進軍數字文化賽道,搭建面向互聯網、面向全國、面向未來的平台型、賦能型、生態型的數字文化平台,逐步培育起智慧媒體、數字文化等新業態,具備了發展數字文化產業的堅實基礎和資源優勢。

大眾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藍海介紹,近年來,大眾報業集團獲批建設了山東省數字文化創新實驗室、山東省新型智慧媒體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等眾多科研平台﹔圍繞數字化技術先后申報國家專利40余項,獲得軟件著作權110多項﹔推出的拳頭產品“天璣”傳媒大模型獲國家網信辦“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和“境內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雙備案,“天元”元宇宙平台已打造60多個元宇宙空間,“天眼”內容風控平台獲中國信通院五星最高級認証。

山東數字文化集團與山東16市有關負責同志簽署齊魯文化大模型和山東文化數據庫共建協議。

劍指何處

戰略轉型,布局新興文化產業賽道

近年來,隨著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成熟和商業轉化,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發展中創新最活躍、增長速度最快、影響最廣泛的產業領域。全國數字經濟規模突破55萬億元,數字技術已經成為重塑文化競爭力的關鍵變量,數字文化產業年均增速超過15%,催生萬億級新市場。作為經濟大省,數字經濟撐起山東經濟“半壁江山”,2024年總量規模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9%。

“山東經濟實力雄厚,又是文化大省,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資源,在大力推進文化數字化方面,完全具備走在全國前列的資金、資源和人才優勢。”中央宣傳部原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高書生接受採訪時說。

“作為文化資源大省,在文化‘兩創’和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發展的過程當中,山東怎麼能盡快地從文化資源大省建設成為文化強省,需要抓住機遇。”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凡軍分析道,加速構建與經濟文化大省地位相匹配的數字文化產業體系,是山東必須肩負起的一項重大使命與重要責任。因此,山東迫切需要一家強有力的數字文化龍頭企業,發揮示范作用,整合撬動全省文化資源,讓數字化真正成為提升文化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在高書生看來,大眾報業集團作為黨報集團,已經把積累了80余年的文化資源數字化,擁有文化投資、文化交易等牌照資質和技術優勢。“由大眾報業集團組建數字文化集團,布局新興文化產業賽道,建設山東文化數字化數據和技術底座,必將有效推動山東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

“我們將重點布局數字文化產業新賽道。”山東數字文化集團負責人介紹,新組建的山東數字文化集團將以全新的戰略定位,聚焦發展主流文化的主責主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傳媒和文化兩條主線,以山東省新型智慧媒體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數字文化創新實驗室、山東省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為三大支撐,加快探索“傳媒+文化+科技”的發展模式,重點做好智慧媒體、數字文化、數字經濟、數字科技、文化交易與投資五大業務板塊,全力打造全國領先的智慧媒體平台和數字文化產業平台。

其中,智慧媒體板塊重點發展數字營銷、全案營銷等新興業務﹔數字文化板塊重點做好文化基因解碼與利用、數字會展、數字藝術、數字空間運營等業務﹔數字經濟板塊重點推動數文+農業、黨建、智庫、教育等泛數文業務形成新模式,逐步向數字經濟領域全面拓展﹔數字科技板塊以齊魯文化大模型為技術底座,輸出一系列技術解決方案﹔文化交易與投資板塊積極培育文化大數據交易業務和文化產業投資新業態。

以何發力

關鍵靠產品,核心看賦能

成立后,山東數字文化集團如何快速發展壯大?“敢為人先,勇於超越,成為引領全國潮流的文化企業集團。”高書生建議,山東數字文化集團發展應著眼全國,從服務國家戰略中尋找發展機遇,從落實政策措施中激活發展動力。同時,立足山東,以服務山東文化企事業單位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己任,在服務中聚合資源,在服務中創造盈利模式,在服務中壯大實力。

“數文集團能否發展壯大,關鍵靠產品,核心看賦能。”畢司東介紹,當前,山東數字文化集團正在全力加速山東文化數據庫、齊魯文化大模型等數字文化新基建項目的開發運營,其中,建好齊魯文化大模型已被寫入2025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我們將加快構建‘產權原有、數據共建、功能共用、收益共享’的共建共享機制,與各方共建數字文化‘一張網’,廣泛賦能各類數字化需求。”

山東數字文化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齊魯文化大模型一期工程圍繞歷史名人、文化典籍、文化遺產、人文自然景觀、民俗非遺、紅色文化六大類山東文化標識,完成初步數據歸集,獲中央網信辦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於2024年11月28日上線全網公測,是山東首個獲得該備案的文化類大模型產品。

“我們將以齊魯文化大模型為依托,全力建設山東數字文化基礎設施,不斷探索數字文化前沿技術轉化應用。”山東數字文化集團技術負責人介紹,未來將重點圍繞全省歷史名人、文化典籍、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打造一批標杆性數字文化體驗園、文化體驗館、文化體驗廳等文化應用新場景,培育數據交易、數字展覽、數字演藝、數字動漫等文旅消費新業態,探索更多數字文化生活新體驗,有效賦能文化領域千行百業。

山東數字文化集團將全面承擔起全省文化數據、算力網絡、科技研發、應用呈現和多元服務的核心運營主體責任,通過優化數字文化產業鏈、搭建文化大數據交易平台、共創技術產業聯盟等措施,促進全省文化產業上下游的協同發展和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發展集創意、生產、傳播、消費、產權保護等業務於一體的產業業態和集群,以高質量數字文化新供給,滿足公眾美好生活新需求。(楊璐 張玉岩 王鑫 張曉鵬)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