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條實施意見助力山東建設更高水平“齊魯糧倉”

人民網濟南4月1日電 (記者 劉穎婕)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山東省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再加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八條實施意見”,聚焦糧食安全、產業升級、農民增收、生態保護等關鍵領域,助力山東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
建設高水平“齊魯糧倉” 打造區域協同發展樣板
《意見》提到,山東將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產能達1100億斤以上。落實糧食單產提升引領區建設任務,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同時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進漁業工廠化養殖和深遠海牧場建設,支持30個縣發展高效特色設施農業。
在科技支撐方面,計劃新增高端智慧適用農機15萬台以上,建強國家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實施27處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推進6處全國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探索糧油種植專項貸款貼息試點,擴大完全成本保險覆蓋面。
區域協同發展方面,新啟動建設省級鄉村振興片區75個以上,通過黨建聯建、資源整合推動產業融合。統籌縣域城鄉布局,對無需編制的村庄實施通則式管理,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探索市場化管護模式。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推動產業綠色升級
《意見》提出,山東將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分層分類幫扶制度。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實施鄉村旅游轉型行動,開展“好品山東”鄉村電商賦能行動。規范和引導農業農村領域社會投資,健全風險防范機制。
在產業升級方面,推進石榴、肉牛、深海魚等14個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建設,培育20個縣域數字農業發展縣和100個智慧農業場景。實施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建設加工物流園區。推廣種養循環技術,確保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對外開放方面,提升“好品山東”澳門推廣中心運營水平,支持企業參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會展活動。高水平建設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提檔升級鄉村建設 為鄉村治理提效賦能
《意見》要求,山東將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實現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率96%,新改建農村公路5000公裡。優化鄉村學校布局,新改造村衛生室2萬家,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
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完成2400個行政村治理任務,打造20個生態清潔小流域。深化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完善三級物流網絡。
治理能力建設上,實施村級帶頭人后備力量培育三年行動,整治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問題。推廣美德信用積分,整治高額彩禮等陋習。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掃黑除惡常態化。
隨著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山東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再加力,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努力在農業強國建設中“走在前、挑大梁”,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提供基礎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