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從“1到10”,山東產業創新成果閃耀中關村論壇年會

2025年04月01日09:30 |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小字號

智匯京華,齊魯有約。3月27日至31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行。在本屆論壇年會的128場活動中,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醫藥、6G等關鍵詞高頻閃現,創新成果轉化與人才交流合作備受關注。

山東作為我國工業門類最全、經濟總量穩居前三的經濟大省,在論壇年會期間,呈現出從傳統工業基地向新質生產力策源地躍升的新面貌,展現了以開放生態鏈接全球資源的新成效。

山東硬科技搶佔新賽道

山東產業體系完備,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中的197個,在虛擬現實、集成電路等領域涌現出歌爾、天岳、遨博等一大批創新型企業,為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應用示范提供了廣闊空間

本屆中關村論壇年會會場內外,來自15家企業的近百台代表性機器人活躍在各個角落,送水、咖啡拉花、踢球、寫毛筆字等,對各種技能進行了全方位展示。在這一領域,不乏“山東智造”的身影。

位於濟南高新區的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發力腿足機器人的企業之一。“行者泰山”人形機器人開發48天實現落地行走,創造出業界人形機器人開發速度新紀錄。不僅能做出抱拳、握手等精細動作,還能以每小時7.2公裡的速度穩定奔跑,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隨著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人形機器人成為各地爭相搶佔的火熱賽道。本屆中關村論壇年會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未來產業新賽道研究報告》中,也將其列入2025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重點賽道之一。

山東產業體系完備,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中的197個,建成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6個,在虛擬現實、集成電路等領域涌現出歌爾、天岳、遨博等一大批創新型企業,為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應用示范提供了廣闊空間。

“從應用場景上看,山東石化類和制造業的企業需要人工智能來解決問題,而行業數據是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最后一公裡’的關鍵。”北京北方算力智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院長劉秦豫認為,大模型要像通用人工智能一樣解決更多實際問題,離不開算力的支持。如果能將行業知識、行業數據進行有組織地整理,促進產業智能聯合體的落地,將給山東的算力產業發展帶來更大助力。

“山東擁有良好的農業基礎、發達的制造業,在信息技術領域特別是家電技術有很強的實力。相信在6G和AI的賦能下,山東企業的智能化水平和生產效率會大幅提升。”中關村泛聯院副理事長、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表示。

推動從“1到10”的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創新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產業創新則是1到10。要想逾越兩者之間的‘達爾文海’,一定要有產業鏈和創新生態的共同支持”

“科技創新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產業創新則是1到10。要想逾越兩者之間的‘達爾文海’,一定要有產業鏈和創新生態的共同支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說。

2025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開幕式暨全球技術交易生態伙伴大會上,面向全球推介發布了《百項新技術新產品榜單》《百項國際技術交易創新項目榜單》。其中,“中儲國能:百兆瓦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已在肥城落地全球最大、效率最高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項目,驗証了大規模儲能與地理資源結合的經濟性,為后續推廣提供范例。位於濰坊的125kW/500kWh鹽酸基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青島能源所的基於地理信息的生命周期評價GIS—LCA技術及軟件系統的研究及應用,也榜上有名。

山東在高價值專利培育與產業化方面的探索同樣備受矚目。山東探微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帶來了“高分辨眼底三維影像醫療設備”項目。這項技術以1微米分辨率打破行業壟斷,產品已覆蓋全國三甲醫院千億級市場。“目前,我們的設備在山大二院、齊魯醫院、省立醫院等進行了臨床實驗,臨床應用周期遠遠領先國外同類產品。”公司副總經理劉莉說。

近年來,山東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省級科技經費均在140億元以上﹔建成投用山東科技大市場,遴選“山東好成果”98項,有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去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萬家,51家企業入選2024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0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163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235家。同時,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年)》顯示,山東是獨角獸企業熱度最高的10個省市之一。青島上榜9家獨角獸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

推動跨區域科創交流合作

近年來,山東加快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通過項目招引和人才引育“雙輪驅動”,加快打造開放生態,鏈接省內外創新資源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的主題是“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突出開源開放,吸引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名嘉賓參會。

今年,山東社會科學院首次簽約加入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其開展的研究報告《應對動力電池“退役潮” 加快壯大我省回收循環利用產業》,入選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現場發布的40項聯盟理事單位優秀成果。

山東科創資源豐富,擁有山東大學等各類高校150余所、嶗山實驗室及36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去年,全省新增國家級領軍人才435人,住魯兩院院士和海外學術機構院士達到168人。同時,山東也是全國職業教育高地,技能人才總量突破1500萬人,高技能人才超400萬人。

“這次主要來了解全球科技動向和企業科技賦能的落地方法,為后期省內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作鋪墊。”山東雙招雙引項目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揚,是第二年參加中關村論壇年會,通過現場活動和主辦方推薦,去年技術引進了海水淡化項目,今年希望深入跟進制氫技術與山東企業達成合作。

近年來,山東加快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積極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同時,通過項目招引和人才引育“雙輪驅動”,加快打造開放生態,鏈接省內外創新資源。

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工程科技創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在《時空智能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主旨報告中,介紹了“東方慧眼”智能遙感衛星星座計劃等典型應用。他表示,山東對未來產業的前瞻性布局和積極開放的合作態度,大大促進了創新成果在齊魯大地落地結果。(劉童 董婉婉 張春宇)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