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寒亭:用“綠色”編織新生活 以“低碳”繪就新風尚

“舊衣服別扔,拿到店裡能換錢,還能為環保出力!”
“您看這西紅柿是咱本地有機農場直供的,口感沙甜無農藥殘留!”
在山東濰坊寒亭區豐華嘉苑小區旁的曉芳生鮮超市,店主劉芳芳正忙碌地向顧客介紹店內的綠色服務。這家不足百平的小店,憑借“舊衣回收”“有機專區”“綠植兌換”三大創新舉措,成為周邊居民踐行低碳生活的“綠色驛站”。
舊衣回收“變廢為寶”
“以前家裡的舊衣服要麼壓箱底,要麼當垃圾扔,現在送到超市還能換點零錢,真是一舉兩得!”家住豐華嘉苑小區的李女士拎著兩大袋舊衣物走進曉芳生鮮超市。
2024年初,劉芳芳在一次公益活動中得知,許多被丟棄的舊衣正是貧困地區急需的物資。她當即決定利用店鋪客流量優勢推出“舊衣回收”服務,並通過快遞櫃語音提示宣傳:“本店回收舊衣,4毛錢一公斤!”舊衣經打包后,由專業機構分揀處理,部分捐贈給貧困地區,部分加工為再生材料。
顧客取快遞時,快遞終端櫃上顯示回收舊衣提示,並播報語音提示。
起初,顧客參與度不高,有人質疑:“舊衣服能值幾個錢?”山東濰坊寒亭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的客戶經理葛瑩建議劉芳芳將舊衣回收與會員積分挂鉤,並幫助她在全店鋪管理系統內設置積分規則,每公斤舊衣額外贈送10積分,積分可兌換有機蔬菜或環保商品。此外,葛瑩還協助制作宣傳海報,以貧困地區生活場景為背景,同時標注“每回收1噸舊衣,可減少3.6噸碳排放”,引發顧客共鳴。
短短三個月,超市累計回收舊衣超2噸,會員新增500余人。“現在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與,既培養了環保意識,又讓舊物有了新歸宿。”劉芳芳欣慰地說。
有機專區“從田間到餐桌”
舊衣回收嘗到甜頭后,葛瑩建議劉芳芳進一步深耕綠色經營,引導她借助果蔬超市的優勢,設置有機專區。
兩人一拍即合,緊鑼密鼓地優化店鋪布局,更新商品貨架。一周后,有機果蔬專區打造完成,貨架上綠意盎然的有機蔬菜格外醒目:帶著露水的菠菜、飽滿的西紅柿、嫩綠的秋葵整齊陳列,每份商品都附有二維碼,掃碼即可查看種植基地、農殘檢測報告等信息。
“有機菜價格雖高,但吃得放心!”常客趙大爺是專區的“忠實粉絲”。為保障品質,劉芳芳與濰坊本地三家有機農場達成合作,每日清晨直供新鮮蔬果。葛瑩還協助設計“有機食譜”電子畫冊,定期在會員群分享,教顧客用簡單烹飪保留食材營養。同時,劉芳芳以店內有機果蔬專區為背景,開展健康飲食線上直播,吸引更過消費者關注綠色健康果蔬,引領消費風向。
葛瑩(右)協助劉芳芳開展線上直播,分享健康飲食小技巧。
“有些顧客一開始嫌貴,但試吃后都成了回頭客。”劉芳芳笑道。如今,有機專區月銷售額超萬元,帶動超市整體客流提升20%。
綠植兌換“碳匯新嘗試”
“用空飲料瓶換綠植,家裡添生機,環保添份力!”在曉芳生鮮超市入口處,一盆盆綠蘿、多肉植物擺放在顯眼位置,吸引不少顧客駐足。
劉芳芳自嘲,“小店能為環保出一份力,我覺得臉上都有光,綠色低碳經營讓我越干越上癮。”
今年3月,劉芳芳又聯合寒亭區環保協會推出“空瓶換綠植”活動。顧客憑10個清洗干淨的塑料瓶或玻璃瓶,可兌換一盆小型綠植,同時獲得5元超市代金券。這一創意源自葛瑩的提議:“既能減少廢棄瓶罐污染,又能用綠植提升家庭碳匯能力。”活動初期,劉芳芳在小區微信群發起“集瓶打卡挑戰”,並制作科普展板,展示“每回收50個瓶子=減少1公斤碳排放”的環保公式。超市還增設自助清洗區,配備瓶蓋分離工具,方便顧客預處理廢瓶。
“孩子為了攢瓶子,現在喝完飲料都主動歸類收納!”帶著兒子來兌換綠植的孫女士感慨道。截至目前,活動已回收廢棄瓶罐超400個,兌換綠植40余盆,代金券帶動超市銷售額增長8%。更令劉芳芳驚喜的是,不少顧客將綠植擺放在店內“共享花架”上,打造出一片迷你小花園。“原本冷清的角落現在成了打卡點,連帶著水果銷量都漲了!”店員小陳笑著說。
“低碳不是口號,而是日常點滴的選擇。”劉芳芳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從舊衣回收到綠植兌換,曉芳生鮮超市用創新服務將綠色理念融入人民生活。葛瑩評價:“這家小店証明,零售終端不僅是商品交易的場所,更是傳遞生態文明的重要窗口。”
如今,超市的顧客群裡常有人分享舊物改造技巧、低碳食譜,甚至聯系小區物業組織“環保日”活動。劉芳芳說:“一個人的力量雖小,但大家一起行動,就能讓綠色生活蔚然成風。”她的笑容裡,滿是對未來的期待。(鄭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