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數據要素“玩轉”農業?看山東田間地頭的金融變現

2025年03月30日09:02 |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小字號

從田間地頭的智能決策,到產業鏈條的標准調控,再到數據資源的金融變現……數字經濟浪潮下,農業大省山東正以數據要素驅動農業轉型升級,拓展人工智能、數據金融等技術應用場景,探索農業數據價值轉化的多元路徑。

數據“馴化”:

從經驗種植到智能模型賦能

“我們的AI作物生長模型預測的小麥返青期是2月26日,這一天需在基地每畝地灌溉返青水25m3。”濰坊高密市姜庄鎮的智慧農場,借助濰柴雷沃研發的AI作物生長模型,實現了小麥返青期灌溉量的精准預測。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研究院工程師馮凱說,該模型基於衛星遙感與田間傳感器採集數據,並結合近五年氣象、土壤及作物品種數據,構建出覆蓋灌溉、養分、病虫害、作物生長的四個決策模型。

在聊城莘縣“種苗谷”的AI智慧大棚內,物聯網傳感器以分鐘級頻率採集大棚及周圍的環境與作物數據,后端AI系統則通過強化學習算法模擬82個生長周期,僅需15秒即可生成最優種植決策,並實時指揮終端物聯網設備執行決策。“AI大棚的核心優勢是有學習思考能力,能在前期給定的農業種植模型基礎上,不斷收集環境和植物數據,學習優化形成更優種植模型。”莘縣騰訊雲AI智慧種植大棚項目負責人許偉說,這座AI智能大棚基本實現了無人化管理。

智能決策模型的應用,不僅可以影響種植方式、管理方式,還可實現農業數據價值的最大化。壽光市丹河設施蔬菜數字生產示范園通過整合壽光種植經驗及蔬菜產業大數據,形成針對茄果類蔬菜的種植、病虫害預警、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等模型,全方位輔助園區生產管理決策,實現了農業數據智能模型的規模化應用,幫助整個園區化學農藥、肥料減施20%以上,勞動生產率提高20%以上,蔬菜增產5%以上。

通過“數據+AI”深度結合,山東正推動農業生產邁入“算法時代”。

數據標准化:

推動農業鏈條轉型升級

農業數據不僅可以馴化為智能決策模型,還能通過數據歸集形成的標准化應用,驅動農業產業鏈升級。

泰安新泰市天信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依托積累的上億隻肉鴨養殖數據,聯合科研院校制定出覆蓋通風、溫控、飼喂等環節的“標准作業流程”,配套智能設備后,可實現“1個養殖棚養3萬隻鴨子,隻需1個人管理”,而且每隻肉鴨利潤提升1.5元,年增收超5000萬元。

“我們的數據中心已搭建起全國肉鴨交易服務平台,通過‘線上交易、線下交割’混合經營模式,統籌肉鴨及整個畜牧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在種苗供應、飼料獸藥供應、檢疫防疫、產品銷售等產業環節,提供標准化服務,實現科學降成本、提效益。”天信農牧董事長劉光洲說。

進行類似標准化實踐的,還有肥城桃產業。

肥城康頓農業自建1000畝桃園基地,在全方位收集桃樹種植數據基礎上,開發出桃園標准化管理模型。“根據收集的大數據做定量分析和建模,可預測果樹生長極值,准確率達70%。標准化數據模型為桃樹大棚各環節運行設定了科學閾值,能有效提高自動化操作水平,優化桃園種植和管理模式,顯著提升果品質量。”山東康頓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宇勇說。

如今,山東在“農業數據馴化”和“農業數據標准化”領域探索形成了“AI模型+物聯網+標准化”的決策管理和應用體系。從濰坊的智能農田到莘縣的智慧大棚,從新泰的肉鴨標准到肥城的桃園管理,數據正替代傳統經驗,推動農業從“粗放式”“經驗型”向“標准化”“智能化”的跨越。

數據資產化:

無形資源變金融資本

“玻璃溫室30多萬株番茄每天產生大量生長、環境等方面數據,這些數據隱藏著番茄的高產‘密碼’,已成為無形資產。”德州財金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薛林說,他們的產業園累計匯總數據超64萬條,形成了設施番茄標准化生產的數據集,對提升番茄生產管理質效有重要價值。去年4月,該公司“玻璃溫室番茄生產數據集”數據資產完成入表工作,經評估達4410萬元。隨后,他們以此為質押物,獲青島銀行3000萬元貸款。

農村產權數據量大,如何用好這一無形資產?在棗庄,由人民銀行棗庄市分行牽頭搭建的“農農e鏈”平台,把龐大散亂的農村產權轉化為標准化的、數字化的、銀行看得懂信得過的農村產權數字憑証和數據資產,讓農村產權的流轉和價值轉化簡便易行。“農戶與村集體的土地等產權資源通過數據化上傳平台,使用這些數據資源的主體會付費,這樣就可按一定比例為農戶和村集體分享數據資產帶來的收益。”人民銀行棗庄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王森說。

此外,涉農數據還能構筑保險模型,為農業生產兜底。去年,中國人壽財險日照市中心支公司聯合相關單位,利用權威科研機構提供的海洋環境等數據,結合數據算法模型對日照貽貝養殖區坐標點近30年數據進行逐日回溯,通過風險模型及精算定價,研發了“貽貝養殖氣象指數保險”,根據氣象指標判定養殖損失程度,實現災害快速定損理賠。去年夏天,高溫與風暴潮觸發理賠閾值,91萬元賠款精准直達養殖戶。

近年來,山東陸續出台關於數字鄉村發展建設的政策文件,通過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的結合,推動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搭建起農業數據價值轉化的生態系統,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和農業生產關系重構。(祝超群)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