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學院法學院:“五維三階”協同創新 賦能法治人才培養

近年來,濰坊學院法學院以“五維協同·三階躍升”為核心理念,構建起“專業共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協同育人機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治人才培養新模式。
突破傳統:構建“五維協同”培養體系
傳統的法學教育往往局限於課堂講授和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嚴重。針對這一問題,濰坊學院法學院以產教融合為突破口,打破校企、校地壁壘,創新性構建“五維協同”培養體系。
校企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融。濰坊學院法學院與山東求是和信律師事務所等7家律所達成戰略合作,設立教育基金超100萬元。近5年,共有11名教師到實務部門挂職鍛煉,外聘30名實務專家擔任兼職導師,形成“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校地協同創新致力服務地方。學院積極參與地方立法與政策研究,承擔濰坊市人大常委會《濰坊市古樹名木和大樹保護條例》前期立法評估工作﹔自2021年連續四年承擔濰坊市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工作﹔為多部門進行法治講座和法治宣傳,獲得“法潤鳶都·普法之星”優秀團隊稱號,6名教師入選市“雙百”法治宣講團,獲得地方政府高度評價。
校際經驗共享擴大輻射效應。學院將“五維三階”培養模式推廣到魯東大學、石家庄學院等省內外高校,共建“校地應用型法學專業建設項目”。承辦“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涉外法治建設”研討會,共建濰坊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和現代律師發展學院,進一步擴大在全國高校范圍內的影響力。
階梯成長:打造“三階躍升”培養路徑
在構建協同機制的基礎上,濰坊學院法學院注重學生能力的階梯化提升,形成從“知識掌握”到“能力提升”再到“創新突破”的“三階躍升”培養路徑。
基礎技能訓練,夯實職業根基。學院通過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實踐課程,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在模擬法庭中,學生通過扮演法官、律師或當事人,親身體驗法律實務操作過程。沉浸式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還增強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學生連續在多屆“山東省模擬法庭大賽”“學憲法,講憲法”競賽等學科競賽中獲獎。
專業能力提升,強化應用導向。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分析、課題研究等形式,學生能夠接觸到真實的法律案件,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深入探討。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式,促進“實訓—研究—轉化”的良性循環,實現從應用到創新的能力躍升,拓寬個性化職業發展路徑。同時,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場景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職業人格、強烈的法律職業認同感,真正成長為高素質應用型法治人才。
創新能力突破,拓展國際視野。法學院積極推動國際化辦學,通過與國外高校的合作交流項目,學生參與國際法律論壇、海外法學研修班等,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法治人才。這些經歷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全球性思維。
成效顯著:培養高質量法治人才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濰坊學院法學院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取得顯著成效,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得到明顯提升,多名畢業生考取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高校研究生,參加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平均報考通過率達45.5%,畢業生立足專業,發揮專長,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獲得用人單位廣泛好評。
此外,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充分鍛煉。近年來,法學院學生在各類省級以上法學競賽中屢獲佳績,300多名同學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並獲多項國家級、省級立項。2024年學生參加上海市法學會主辦的第一屆“陸由杯”全國數字化法學實務技能大賽,從28個省市自治區、123所高校的159支隊伍中脫穎而出獲本科組特等獎。
面向未來,濰坊學院法學院將繼續深化教育改革,進一步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與更多海外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推動教學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升級﹔加強校企合作力度,引入更多優質社會資源,建設更加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培養出更多具有扎實專業功底、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卓越創新能力的法治人才。(韓學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