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本網特別關注

山東濟南:機器人嫁接 智慧化育苗

人民網記者 宋翠
2025年03月27日08:29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你見過機器人嫁接秧苗嗎?山東濟南的一家種苗公司的機器人就有這樣的“絕活”。

走進濟陽區垛石街道安信種苗公司的玻璃工廠,映入眼帘的,是正在忙碌的茄果類嫁接機器人。隻見兩隻“手臂”抓取待用的辣椒苗,放在兩個圓盤狀的接穗分離器上, 然后自動切割,完成嫁接、卡子固定,嫁接好的秧苗放在穴盤上。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第五代機器人,採用氣動為主、電動為輔。”安信種苗研發中心總工程師宋振華介紹道,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削切、導向、嫁接,雙工位變換,自動夾持上料,實現機械化連續作業,嫁接效率提升30%-40%。

機器人正在嫁接秧苗。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機器人正在嫁接秧苗。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近年來,濟南市推動數字農業農村重點項目建設破題起勢,大力發展精量播種機、嫁接機器人、自動苗床、病虫害識別、植保等智能設備,重點提升“溫、光、水、氣、肥”等自動調節裝置,實現從育苗品種選育、基質配置、播種、嫁接到病虫害防控、水肥、分揀、服務等各個節點自動化,構筑蔬菜種苗產業高地。截至去年底,累計認定智慧農業應用基地75家以上,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45%以上。

安信種苗是典型代表之一。

宋振華摁了一下牆上的按鈕,智慧種苗工廠的大門自動升起,一位大姐正“悠閑”地在蔬菜種子智能播種線上工作。大姐隻需把穴盤放在進口處,機器就可以自動播種:覆上一層帶有肥料的土壤,播種機精准播種,然后再撒上一層蛭石,由履帶送入種苗車間進行培育。

人工智能播種。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人工智能播種。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我們在系統裡安裝了先進的AI神經網絡、視覺技術。”宋振華自豪地表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播種機能智能補種,降低空穴率和重播率,相比傳統播種機,能夠減少15%以上的種子浪費。

來到育苗區域,偌大的車間,隻有一名工作人員,隻見他一手拿著平板,另一隻手在上面輕點,數字苗床就移動起來,順著床軌自動澆水施肥、噴藥吹干,並自動排列到另一邊。

“我們採用的是溫室智能高效立體保溫系統,不管室外多少度,室內始終保持在20℃以上。”棚區主管喬新邊操作邊介紹說,這叫智能自動物流苗床系統,經過特制軌道完成縱向和橫向運動,實現溫室不同區間轉移,能降低80%以上的勞動強度。

智慧種苗工廠車間。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智慧種苗工廠車間。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你看,這個澆水施肥是智能式的,通過自動控制,可以減少肥料使用20%以上。”喬新說,一個大棚5000平方米,他管理2個,還不是很忙。

此外,安信種苗還建設了浙江省桐鄉市數字種苗工廠、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京蒙幫扶標准化育苗工廠、河北饒陽縣數字種苗工廠等,帶動了當地智慧化育苗的發展。

偌大的棚區,隻有一名工作人員在工作。人民網宋翠攝

偌大的棚區,隻有一名工作人員在工作。人民網記者 宋翠攝

在公司智慧管理中心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地的育苗情況,浙江省桐鄉的數字種苗車間、內蒙古赤峰市的規模、河北饒陽縣的工作情況等,還可以看到棚內的溫濕度、光照及設備情況,可謂是一屏知四海。

“這相當於我們的‘AI大腦’,是我們首創的。”安信種苗科研創新部負責人韓金沂非常自豪,他透露,該系統整合了20項專利技術,實現了生產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已幫助全國800多家合作社實現了增產增收。

“我們結合了AI、雲計算、大數據、機器人、光伏新能源、5G等各種技術。”韓金沂指著展示的各種設備說,這是我們研發的蔬菜智能播種機、除濕殺菌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等,在大幅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顯著提高產品質量,智慧科技賦能農業生產,讓勞動生產更加體面。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