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山東東明:治水“敢”字訣換得碧水來

2025年03月27日14:05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清晨的裴子岩河畔,白鷺掠過清澈的水面,兩岸綠植隨風搖曳。這片曾被農業廢棄物困擾的河道,如今蛻變為生態長廊,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准。

“當年分田到戶爭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護河治水也要敢闖敢試!”3月17日,在小井鎮裴子岩河生態修復工程現場,東明縣小井鎮黨委副書記顏玲玉手持巡河日志,目光堅定。這個小鎮正以碧水清流重塑生態底色,交出了一份“水清岸綠景美”的治水答卷。

破局:以“敢闖”之志創新治水機制

裴子岩河擔負著東明縣小井鎮供水、灌溉、行洪、排澇等重要功能。曾幾何時,它也面臨著河道垃圾漂浮時有發生、群眾偷排、偷倒等問題。

作為一名鎮級河長,顏玲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立足小井人骨子裡的闖勁,顏玲玉在巡河治水工作中不斷創新,構建治水新格局。

“治水不是‘獨角戲’,一定要讓群眾從旁觀者變主力軍。”為此,顏玲玉帶領干部逐戶走訪,用“當年分田爭先鋒,如今護河當標兵”的共情動員,連續半月對周圍的群眾做思想工作。

“我們還組成了宣傳志願隊伍進行常態化宣傳,逐漸以情理感化群眾。”顏玲玉告訴記者,小井鎮將53名網格員鍛造成“流動宣傳哨”,通過走村入戶普及護河知識,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扭轉了“干部干、群眾看”的被動局面。

為確保河長制工作落到實處,顏玲玉推行“日巡+周研判”工作模式,自2024年至今帶領鎮村干部用腳步丈量河道,累計排查問題32件,治理率100%,實現“問題不過夜、隱患不沉澱”。針對硬骨頭,顏玲玉組建了“5+N”攻堅專班,以“一事一策”精准發力,找准試點水域協調相關部門,引入蓄水陶土修復技術,讓“濁水溝”重現清流。

聚力:以“敢干”之勁構建共治格局

治水絕非一人之功。顏玲玉巧用“三方聯動”,激活全域治水“一盤棋”。

“我們邀請了人大代表全程參與治理過程,16起河道整治案例堅持公開透明,群眾滿意度達98%。”顏玲玉說。人大代表全程參與並充分發揮模范帶頭、橋梁紐帶、監督協助的作用,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河道治理的各個環節,成為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為進一步加強河湖治理保護能力,更快、更精確地發現和解決河湖“四亂”問題,小井鎮採用科技賦能提效能,嘗試引入無人機技術作為“巡河員”,通過科技賦能、借“眼”治水,克服了由傳統徒步或駕駛車輛巡河導致的耗時長、效率低、盲區大等弊端,用“數字眼”替代“人海戰”,效率提升3倍。

此外,小井鎮通過發動鄉賢、志願者組建“護河先鋒隊”構建了全民參與的防線,開展“河岸認領”行動,全鎮累計清理河道農作物秸稈、農業廢棄物等漂浮物1.26余噸,種植護岸綠植10000余株。

致遠:以“敢為人先”之魄書寫綠色答卷

為打造長效機制,顏玲玉將“小井精神”融入護河實踐,設立“河湖治理創新獎”,鼓勵干部提出“金點子”﹔開辦“護河夜校”,培育50余名“鄉土環保專家”。

如今的裴子岩河,魚翔淺底、白鷺翩躚,成為了小井鎮的“生態長廊”。水質監測達到二類水質標准,沿岸村民感慨:“顏書記把‘改革渠’變回了‘幸福河’!”

除了重現水清岸綠的和諧景象,裴子岩河還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成為居民休閑憩息的最佳場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張品)

(責編:陳秋童、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