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山東328株古樹有了“專屬身份証”

2025年03月24日09:32 | 來源:大眾日報 03版
小字號

在全省油鬆古樹最富集的泰山區域,古樹達1.8萬余株,居全省前列。圖為泰山景區航拍圖。

在全省油鬆古樹最富集的泰山區域,古樹達1.8萬余株,居全省前列。圖為泰山景區航拍圖。

  3月15日起,《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空白。

  作為古樹名木資源大省,山東現有古樹名木24.7萬余株,在全省油鬆古樹最富集的泰山區域,古樹達1.8萬余株,居全省前列。這些古樹由於種類和數量多,保護難度大。如何讓它們持續煥發生命力?記者在泰安進行了探訪。

  掃碼可知古樹“生平”

  泰安市泰山區徐家樓街道徐家樓村村頭,一棵碩大的古槐蒼勁有力,無聲訴說著300多年的光陰故事。

  “這棵古樹見証了村子的發展,我們把它當寶樹、母親樹。”撫著老槐樹斑駁的樹皮,村民徐洪民說。

  樹的底部挂著一個金屬標識牌,上面詳細記錄著古樹的名稱、別名、樹齡、科屬及責任單位、聯系電話等信息。掃描二維碼,即可了解該樹的詳細信息。

  在泰安市,這樣的登記挂牌古樹共有328株,其中,一級古樹35株,二級古樹38株,三級古樹255株。

  “樹齡500年以上為一級古樹,300年到500年為二級古樹,100年到300年為三級古樹。”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管理服務中心古樹名木保護科科長朱曉莉告訴記者,城區古樹接觸人員多、空氣土壤等自然環境差,是保護的重點。

  早在2018年,我省就制定了《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泰安先后組織開展4次古樹名木普查,建立了系統完整的古樹名木檔案。

  “隻有摸清楚古樹名木的底,才能更好地保護它們。”朱曉莉說,“泰安對於每棵古樹做到‘五個一’,即一樹一表、一樹一檔、一樹一碼(二維碼)、一樹一策、一樹一人(責任人)。”

  不過,古樹年齡測定目前仍是難題。樹齡測定可以通過年輪或同位素等測得,但是相關方法很難應用於古樹年齡測定。

  “一是取樣可能會給古樹帶來損害,古樹達到一定樹齡后,樹干會中空,無法提取芯材進行測定。”朱曉莉說,實際工作中主要依靠文獻資料、歷史傳說和民間訪談,通過查閱地方志、族譜、歷史名人游記等,判斷古樹年齡。

  500年古槐煥新生

  3月14日,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古樹群,山東建筑大學的技術人員正在拉動手持樹木雷達檢測儀為一株古銀杏樹“體檢”。隻幾個簡單操作,這棵古銀杏樹的相關數據,就在屏幕上清晰顯示出來。

  “這棵古銀杏樹主干健康,但西南側根系比較稀疏。”山東建筑大學青年教師夏甜甜說,他們通過安裝數智化監測設備實施科學養護管理,助力古樹名木健康成長。

  出岱廟南門,東岳大街上的雙龍池裡,有一株500多年的古槐樹,編號008。由於屹立在主干道中間,吸收尾氣多,夏天道路瀝青反光嚴重,2023年,古槐樹葉量少、枯梢多,明顯衰弱。

  “我們及時啟動專家會診,科學診斷衰弱原因。通過採取防腐處理、樹洞修補、根部殺菌、支撐加固、病虫害防治等技術措施,進行精准保護修復。”泰安市博物館文物園林科副科長李秀芬說,如今,這棵古槐已經恢復健康,煥發生機。

  泰安還創新推出“樹長制”,為古樹名木設置專項責任人。“作為‘樹長’,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專項責任人都會簽訂《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養護協議》,對古樹名木確權保護。管護責任人實時巡護、主管部門定期抽查、社會公眾及時監督。”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科科長李安兵說。(王洪濤 曹儒峰 陳陽)

(責編:陳秋童、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