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山東:體質監測中心提供健康指導 AI讓鍛煉更高效

“國家喊咱來減肥!”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體重管理”成為熱詞。“體重管理年”活動自去年6月啟動以來,多地多部門推出各項政策,以體重管理的小切口,探索慢病防治的大工程。
科學運動,是減重的有效手段之一。體重管理門診怎樣開具運動處方?人工智能如何讓鍛煉更高效?社區能提供哪些服務?本報記者在江蘇、山東、湖北等地進行了探訪。
——編 者
體質監測中心提供健康指導——
借助人工智能鍛煉更高效
本報記者 王 者
雙臂彎曲、軀干伸直、腹部肌肉保持收緊,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的一家健身房裡,市民李治南正在練習平板支撐,汗水順著他的額頭往下滴。
李治南已經鍛煉了一年多,成功減重80多斤。他的目標是再減重30斤,讓體質指數(BMI)降到24以下。
不請私人教練,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計劃?李治南掏出手機,打開山東省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應用小程序,“瞧,我的訓練計劃是人工智能幫忙制定的,非常有效。”
手機頁面上,12周訓練計劃細分為適應期、提升期和鞏固期,每次運動的內容、時間和強度也都十分具體。
在李治南的幫助下,記者也在小程序上體驗了一把。注冊賬號后進入“體質自測”頁面,依次完成心肺功能、反應力、爆發力等測試后,再輸入年齡、身高、體重等數據,最終,記者不僅詳細了解了自己的體質狀況,還收獲了一份包含12周運動計劃、飲食方案的減重指南。
據了解,這個小程序由山東省體育科學研究中心研發。用戶可以評估自己的運動能力、獲取運動計劃、跟著視頻一起練,讓鍛煉更科學、更有效。今年2月,小程序接入DeepSeek大模型,增加了人工智能運動指導功能,實現個人體質數據精准匹配、“運動處方”自動生成。
“中心精准對接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山東省體育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田美麗說,“我們將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努力成為群眾體重管理的好幫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4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