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濰坊安丘林下經濟巧生金 立體農業解鎖生態財富密碼

2025年03月21日13:52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春陽和煦,山野泛青。濰坊安丘市輝渠鎮石家峪村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迎來了春播的繁忙時節,層層疊疊的林間空地上,村民們正忙著整地、理墒、澆水,為播種黃芪等中藥材做前期准備。

“我們村林地資源豐富,發展林下黃芪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我們准備先種60畝,預計一畝地至少有5000元的收入,經濟效益頗豐。”石家峪村負責人孫元香表示。

“輝渠鎮林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我們積極引導群眾利用林下、果園養殖家禽、套種中藥材,把森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輝渠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賈玉濤表示,我們將繼續深挖活用鄉村林地資源,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實現更深層次的生態經濟融合發展。

從單一林業種植到如今立體循環農業,輝渠鎮石家峪村林下中藥材種植是安丘市發展林下經濟的縮影。

近年來,安丘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依托生態資源優勢,聚力打造全國首個全域生態農業縣,探索“林下經濟+”模式,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效益雙贏,走出一條農業提效、農民增收的綠色生態發展新路徑。

如果說石家峪村已鋪陳開“林藥相生”草本長卷,二十多公裡外的安山蜜果家庭農場則演繹著“果菜菌畜”的循環交響。

郚山鎮南官庄村安山蜜果家庭農場通過“立體種植+循環農業”的復合型林下經濟模式,實現畝產效益翻倍、產業聯動、綠色發展。農場裡軟棗獼猴桃藤蔓正攀著鋼架織就綠網,藤架下玉米幼苗逐漸長高,遠處粉碎機轟鳴著將枝條化為有機肥。農場負責人王靜告訴記者:“當軟棗獼猴桃還處於小苗階段,小糯玉米便作為輔助作物與之相伴而生,零售價可達3元一個,周期短,植株矮小,收益高,不僅為軟棗獼猴桃幼苗營造出溫潤、舒適的微環境,還能創造更高收益。”

待軟棗獼猴桃植株長大爬藤,需通過布局調整,再將西瓜、甜瓜等作物在樹下種植,約80天后即可收獲,隨之大葉菜迅速接力。8月份軟棗獼猴桃迎來採摘季,白菜、蘿卜等又在這片土地上接續播種。如此循環往復,土地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在這套生態循環體系裡,廢棄物“變廢為寶”,實現零污染有機循環。“種植過程產生的秸稈以及軟棗獼猴桃修剪下來的枝條,都是畜禽的‘美味佳肴’﹔而畜禽糞便與軟棗獼猴桃硬枝,經過加工就成了肥沃的有機肥,重新滋養土地。”王靜介紹說。

在金塚子鎮盛青禾家庭農場“桃藥共生”種植田裡,每棵桃樹都是微型生態系統:桃枝為喜陰的蒼術遮陽,丹參深根系改善土壤結構,酸棗灌木形成天然防護籬。“這些可是會開花的‘金疙瘩’。”李沅剛簡單算了個賬:“發展林下中草藥種植,每畝一年能多賺3000元,這200畝桃藥套種區,一年就能增收60萬元。”

通過發展林下種植中草藥、“蘆筍+金蟬”、桃藥共生等多種特色林下經濟模式,實現林下種植、養殖和旅游等多業態融合發展。輝渠鎮黑峪子村“溜達雞”養殖基地大力發展林下生態養殖,300多隻毛色油亮的土雞從四面八方的樹林裡聚攏而來,負責人李利民一邊撒著玉米粒,一邊笑盈盈地介紹道:“這些雞都是散養的,我早上7點多給它們喂一些玉米后,它們就到林子裡四處‘溜達’去了,餓了就吃草和虫子,累了就在樹林裡休息。在這樣的環境下養出來的雞,肉質緊實、營養豐富,一隻能賣150多塊,實惠的價格和鮮美的肉質,讓我這兒的生態土雞一直供不應求。”柘山鎮充分利用林下空間,大力發展黃芩、丹參、金銀花等中草藥種植,目前種植面積約5000余畝,畝均收入1萬元以上,既改善土壤質量、保護生態,又實現農戶增收。

同時,該市探索“四荒經濟”模式,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發動村、戶開發利用村旁、水旁等閑置場地,大力發展林下種植、特色種植,年內全域試開發2000畝以上閑置場地。

安丘市創新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通過“生態農場創建+設施農業攻堅”雙輪驅動,構建起“林下種植”“種養循環”等多元化立體農業體系,一幅產業興、生態美、農民富的美麗畫卷在這片土地徐徐鋪展。目前,該市已培育示范生態農場50家,生態蔬菜30萬畝,引領帶動農場1483個,去年帶動農民增收26億元。(楊亞菲)

(責編:陳秋童、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