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莒縣“多元成才”培養模式,搭建職普融通立交橋

走進春日的日照市莒縣實驗高中校園,除了書聲琅琅的尋常校園景象,這裡還有一群群身著白大褂、電工服、舞蹈服的學生們,在校園之間的各個實訓室奔忙。在莒縣實驗高中,這樣的場景已經持續了十三個年頭。
作為一所年輕的全日制高中學校,作為全市最早同時實行夏考和春考兩種升學機制的普通高中,莒縣實驗高中立足辦學發展實際,在建校二十余年的短暫歷程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次入校,多次分流,兩種高考,多元成才”的學生培養模式,以春季高考為龍頭,打造出多元發展的特色辦學名片,成功搭建起一座聯通普通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立交橋。
敢抉擇:引領職普溝通大方向
2012年,在莒縣實驗高中的校史上是有著劃時代意義的一個年份。這一年,已經有8年建校史的實驗高中,從原有的“一校兩牌”中獨立出來,開啟了遷址辦學元年。也在這一年,一個對於莒縣實驗高中有著劃時代意義的決定,從戰略布局上扭轉了學校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
學校黨總支書記馬瑞峰回憶,當時的莒縣實驗高中在高中教育的縣域格局中,面臨著尷尬的現實境況: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薄弱,按照普通文化課成績,採取常規教學途徑,要想將學生送入更高層次院校,難於登天。
在市、縣教育局領導的支持下,結合自身生源條件,經過審慎的研究、科學的評估, 2012年9月,莒縣實驗高中成立了首個45名學生的機電專業春季高考班,成為日照市第一家開設春季高考班的普通高中。一年后,該班25名學生成功考入本科院校,升學率達到56%,這個數字刷出了學校建校以來的嶄新高度 。
初次試水便嘗到了甜頭。學校大刀闊斧地奔向了春季高考這片藍海。即使過去11年,李聖金還是忘不了他就讀的機電二班,全班49名學生全部進入本科錄取線。來學校領取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全班同學相約統一身穿印有“神話班”的白色文化衫,真正兌現了“來時掉隊 別時高分”的實驗神話。
近年來,國家陸續發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重點職業教育招生比例持續下降等問題。
乘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東風,莒縣實驗高中綜合權衡、集思廣益,將原有的機電專業逐步擴充為化工、文秘、學前教育、計算機和旅游五個專業。
馬瑞峰介紹,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揚帆逐浪,莒縣實驗高中因此成為全市第一所開設春季高考課程、參加春季高考的普通高中學校,並在此后歷年春季高考取得令人矚目的好成績,當地媒體盛贊學校“教育改革浪潮的弄潮兒”“先行一步,搶佔了教學改革創新制高點”。
敢擔當:建立專業發展大體系
作為一所普通高中,要在原有基礎上開展春季高考,師資、設備、場地等都成為制約專業學習的瓶頸。莒縣實驗高中全體教職工在專業師資極其缺乏,基礎設備和實驗器材極其簡陋的情況下,凝心聚力,多角度突圍,通過建立教師成長共同體、優化評價體系、破壁求真大討論等一系列活動,建立專業發展大體系。
從教十多年來,近幾年是該校教師王傳住“最折騰”的時間段:美術教師轉為學前幼兒衛生學專業教師,再轉到數字媒體網絡技術專業教師,再轉到公共服務與管理辦公事務專業教師……這是學校師資轉化大格局下的縮影。秉持自願原則與就近原則,學校物理教師改教機電,化學教師改教化工,語文教師改教文秘,幾年來,學校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師為學校春考大局,主動放棄自己的任教專業完成了專業轉型,滿足了春考專業師資需求。
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活動開展起來:“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走班教學,根據專業重新組班教學,實現了教師、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成立全校教師發展共同體,通過“新老教師結對子”、教研活動常態化等一系列活動構建起“春季高考教師成長共同體”﹔組建專業備課組,並針對春考特點,獨創“夯實文化課,突出專業課,強化技能課”的教學策略。自力更生解決專業實訓設備問題:幼教專業教師針對缺少鋼琴的現狀,創造性地開創了“紙上彈琴”的實訓方法,將琴鍵畫在課桌上,模擬彈琴指法練習﹔機電專業仿真模擬實訓設備,在一塊塊方形木板上,制作設備插口線路,供學生模擬練習……
教育形勢日新月異,如何保持特色辦學的優勢地位?自確定春考辦學方向開始,學校持續保持著各個專業的動態調整:化工專業招生數量和院校縮水,果斷舍棄﹔學前教育專業隨著近年來專業飽和度升高,果斷由原先的兩個班調整為一個班﹔醫護專業就業前景廣闊,適合學生動手實操,果斷開設……一套“動態微調、整體平衡”的現代化、科學化春季高考專業體系漸趨成熟,成為學校特色化發展的生動剪影。
馬瑞峰介紹,目前,莒縣實驗高級中學春考已開設機電一體化、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與管理、數字媒體、旅游和酒店管理、醫護、藝術設計等7個重點專業。夏考還開設日語、俄語教學班,給初中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提供了更多語種選擇。
新高考改革下,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生選拔格局,也更凸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性。“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馬瑞峰表示,將選擇權交給學生和家長,幫助他們由“取長補短”變為“揚長避短”,從尋找“適合教育的學生”到“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是學校始終堅持的教育理想。
敢作為:成就縣域聯合辦學大格局
2025年初,《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統籌推進市域內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探索設立一批以科學教育為特色的普通高中,辦好綜合高中。
“綜合高中將是職普融通的教育,打破過去對高中階段教育的選擇要麼直接進入職業教育,要麼直接進入普通教育的情況。”全國政協委員、北師大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表示,未來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再是對立的,而是融合、包容的。
學校內既開設普通高中課程,又有職業技能教育,這種綜合高中的辦學模式,實際上已經在莒縣實驗高級中學成為“成功樣本”。
在春季高考上的“先行一步”,讓莒縣實驗高中率先完成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對接,完成了教育教學的選擇性轉型,並在教學、管理以及高考備考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突破了自身發展的瓶頸,馬瑞峰又在全縣春季高考大格局上動起了心思:能不能將莒縣實驗高中的成功模式因地制宜地向其他高中學校復制?其他高中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能不能同學校共享?全縣高中生能不能再進行春季高考的“二次擇校”?
在莒縣實驗高中的積極倡導和努力下,2019年,全縣5所高中的春季高考班集中到莒縣實驗高中進行聯合辦學,“生源共享、師資共享、資源共享”的合作辦學大格局初見雛形,並在當年高考中以突破性的優異成績得到了事實性認証。
十幾年來,該校通過春季高考累計幫助超過兩千名學生成功升入本科院校,眾多優秀學子依托自己高中時期扎實的專業基礎,在讀研、讀博、求職就業的道路上,一路展翅翱翔,開拓出靚麗的人生風景。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不管入校成績如何,我們都絕不放棄任何一個。”馬瑞峰和同事們乘著教育改革東風,摸准教育脈搏,搭建起一座多元成才、職普融通的特色立交橋,創建出綜合高中探索的莒縣實驗高中樣本。(鮑豐彩 陳美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