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 全國愛肝日,山東省立醫院醫生談“脂肪肝逆轉”

逆轉肝部疾病 守護肝臟健康
3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今年的主題是“中西醫結合,逆轉肝硬化”。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實質性器官,承擔著代謝、解毒、儲存能量等多重功能,對維持生命活動至關重要。脂肪肝、肝硬化等常見的肝部慢性病可以逆轉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養護肝臟……針對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編 者
科學管理身體,脂肪肝可以逆轉
本報記者 王 者
脂肪肝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與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然而,很多患者在對脂肪肝的認識上仍存在誤區,這些誤區不利於病情的控制,還可能加重肝臟的負擔。實際上,通過科學管理,脂肪肝可以逆轉。
“現在,一提脂肪肝,不少人就想到肥胖。”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朱強說,“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其實脂肪肝和一個人的體重沒有直接關系,瘦的人也會得脂肪肝。”
去年,朱強接診一名瘦弱的脂肪肝患者,患者年過花甲,體重不到60公斤。患者擔心患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飲食長期以素食為主,導致營養不均衡,人體脂蛋白含量下降,脂肪代謝紊亂,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就診后,該患者按照朱強給出的建議調整飲食,增加蛋白質攝入,並配合散步等體育鍛煉,脂肪肝逐漸好轉,最終實現逆轉。
“經常有患者認為脂肪肝不痛不痒就不用管。”朱強說,事實上肝組織是沒有痛覺神經的實質性器官,隻有肝臟包膜有痛覺神經,等到出現肝區隱痛等症狀,往往已發展到肝炎階段。
肝臟堪稱人體的“化工廠”,負責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等物質的代謝。脂肪肝不僅是肝臟多種病變的開端,更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謝相關疾病的危險信號。
“如今,影像學診斷發現脂肪肝,和(或)肝活檢顯示超過5%的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即可診斷為脂肪肝。”朱強介紹,它是由易感基因、表觀遺傳、飲食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疾病。在我國最新治療指南中,脂肪肝已更名為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肥胖、酒精、糖尿病、藥物、妊娠等都是常見病因。
臨床上,脂肪肝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肝細胞脂肪變性比例在5%—32%,為輕度脂肪肝﹔肝細胞脂肪變性比例在33%—65%,為中度脂肪肝﹔肝細胞脂肪變性比例在66%以上,為重度脂肪肝。
“另外,對於脂肪肝的控制也存在‘不吃肉就能逆轉脂肪肝’‘保肝藥可替代生活方式’等誤區。”朱強說,減少吃肉,但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同樣會加重脂肪肝。目前,針對脂肪肝尚無特效保肝藥物,盲目服用保健品還可能加重肝臟代謝負擔。
脂肪肝是身體發出的代謝警報,輕度和中度患者從飲食、運動、代謝3個層面管理身體健康,可以實現脂肪肝的逆轉。
“在飲食調控方面,脂肪肝患者限制超加工食品、高飽和脂肪食物等高熱量食物攝入,增加蔬菜、全谷類等高纖維素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食物的攝入,即便不增加運動,也能改善多項指標。”朱強介紹,對於脂肪肝合並超重的成年人,減輕體重目標為:持續減少≧5%以減少肝臟脂肪,減少7%—10%改善肝臟炎症,減少≧10%改善纖維化。
“在運動處方上,建議脂肪肝成年人根據個人喜好和能力鍛煉,最好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體育鍛煉或75分鐘以上的高強度體育鍛煉。”朱強說,一項臨床研究表明,每周3次,每次90分鐘,為期3個月的有氧運動方案,可減少肝臟脂肪變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對於重度脂肪肝人群,朱強表示,這部分患者需要在飲食、運動的基礎上,加上藥物控制,通過綜合調控血壓、血脂、血糖,逐步實現逆轉。
《人民日報》(2025年3月18日 14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