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細織出行網,小巷公交暖民心

小巷公交運行中。庄潤澤攝
清晨的泉城濟南街頭,一輛輛紅色的“寶寶巴士”穿行在老城區的背街小巷與主干道,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
“公交車是老百姓的私家車,駕駛員是老百姓的專職司機。”車內的這句滾動標語,在春寒料峭的時節,格外有溫度。
“大伙兒都說太棒了!出了門就能上車。”社區小巷公交571路的常客黃阿姨笑著說,“以前買菜要走很遠,有時候還要爬個大坡,現在真是太方便了!生活充滿幸福感。”
571路全程約5.5公裡,主要連接濟南陽光100社區、梁家庄社區兩大社區和英雄山風景區,共設置雙向站點12個和單向站點2個,大幅縮短了兩個社區數萬居民乘車的步行距離。
“非常人性化!駕駛員服務態度也非常好,囑咐完坐穩扶好后才發車,對老年人特別友好。”車廂內,乘客們紛紛發言,直稱571路像是“自己家的車”。
濟南老城區街巷密布,交通復雜,大型公交難以通行,居民出行常需步行較遠。為破解這一難題,在傳統社區公交基礎上,小巷公交以“點對點、門到門”模式投入運行。
“濟南小巷公交自2023年投入運行以來,已開通25條線路,日均客運量達2.8萬人次。”濟南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市場部副部長王茂輝介紹,“許多老年人腿腳不便,小巷公交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上門接駁’,有效提升了出行便利性。這類小型公交車靈活機動,適應狹窄街道,不僅可以減少擁堵,提高通行效率,固定線路、穩定班次也增強了安全性。”
候車愛心專座。庄潤澤攝
目前,濟南市小巷公交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進一步織密交通網絡。按照計劃,今年還將新增15條線路,運營時間為6:30至20:00,班次間隔約10分鐘,覆蓋早晚高峰和日常通勤時段。濟南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干線公司一隊副書記傅瑩介紹,小巷公交站牌旁還增設了小型愛心專座,為老年乘客提供更便利的候車環境。
打通“最后一公裡”,讓城市治理更精細,出行服務更便捷。
“濟南市將持續擴大小巷公交覆蓋范圍,優化站點布局,提升市民出行體驗。同時,結合智能調度系統,精准掌握交通狀況,更高效配置車輛資源,推動智慧交通發展。”王茂輝介紹道。
此外,因其便捷服務和獨特設計,小巷公交也受到年輕群體青睞。傅瑩介紹,“有市民希望租用小巷公交作為婚車,覺得紅色車身喜慶,又是純電動車,更加綠色環保。”小巷公交不僅提升了出行體驗,也展現出城市更多元的活力。
小巷公交還串聯起了城市的文化與商業場所,成為展現濟南城市魅力的新窗口。
577路乘客楊叔叔經常清晨乘小巷公交去大明湖晨練,結束后再搭車直達樓下。這條線路不僅填補了貢院牆根街、縣東巷、按察司街等歷史名街的公交空白,還串聯起了超然樓、芙蓉街、寬厚裡等“網紅”打卡地。乘客們在這條公交線路上,可以領略濟南的歷史韻味與現代都市的活力。
同樣,508路公交線路的開通,也巧妙地將西市場、中山公園、濟南老商埠和大觀園等繁華的商業與文化場所串聯在一起,讓市民游客能夠輕鬆體驗“City Walk”的樂趣。
居民出行的“小變化”,折射出城市治理的“大提升”。小巷公交串聯社區溫情,映照民生溫度,成為培育滋養城市文明的生動注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