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種”出人工濕地

大棚種蔬菜不稀奇,但是在山東青島平度市,大棚不僅“種”出了淨化污水的人工濕地,還“種”出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效合一”的農村 “污水治理+N”經驗。
濕地淨化顯奇效 農家風景醉人心
嫩綠的銅錢草葳蕤生長,茂盛的鳶尾伸展著身姿,海芋簇擁著盛開的水仙花,旱傘草的花猶如滿天星……2月21日,記者來到平度市蓼蘭鎮楊家頂子村,村口一座宛如陽光房的玻璃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就是當地村民所說的“大棚”。
大棚人工濕地航拍。人民網記者 劉祺攝
“這是一個人工濕地,裡面植物都是淨化水質的‘能手’。我們採用‘ 生物+生態濕地’模式,收集來的污水經過預處理后,直接流入濕地,‘大棚’相當於一個‘聚能溫室’,克服了北方冬季氣溫低的天氣影響,全年可正常運行。”該項目環保技術研發負責人甘田鳴介紹,濕地基質鋪設了高科技活性顆粒,污水經過顆粒吸收和植物淨化,達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可直接用於農業灌溉、養殖,打造生態景觀塘、生態溝渠,補充地下水源等。
“你看,室內溫度是21℃,穿著單衣即可。棚兩側有窗戶,頂部有噴淋裝置,外面還有遮陽網,我們就是通過它們來控制濕地的溫度,保証全年運行。”甘田鳴自豪地說。
人工濕地各種植物生機勃勃,魚兒潛游。 人民網記者 劉祺攝
人工濕地被譽為“人工腎臟”,在環保人眼裡它就是污水處理站,它的存在,讓鄉村煥然一新。
走在村子裡,隻見街道干淨整潔,不見排水溝,也不見村民隨地潑水。順著平整的街道,記者到了村民許文貴家。一進門,映入眼帘的是一塵不染的庭院,地面鋪了光潔的瓷磚,牆角擺放著幾盆鮮花和綠植,牆上貼著大大的“福”字。
“開始我不接受,后來看著好,就主動申請接入了管網。”許文貴喜滋滋地說,“污水站把廚房用水、洗滌污水、改廁黑水,都接入了管網,管道埋在了地下,一點兒臭味也沒有,完全不用擔心污水和蒼蠅蚊子了!”
機器人智能巡檢 數智化全市一網
記者注意到,平度市的“大棚”全部用玻璃建成,可以充分吸收陽光,“棚”外設置了一塊大屏——農村污水處理智慧運維平台,不用進入大棚就可以對人工濕地的情況了如指掌,實現了24小時無人值守。
運行管護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款管道檢測機器人——一個四輪方盒子。通過遙控,它可以進入管道巡檢,如果哪裡出了問題,能及時把視頻圖片上傳到系統,工作人員可以有針對性地排查檢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品質。
平度的污水治理結合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實現一站式智慧運維。 人民網記者 劉祺攝
在平度市農村生活污水智慧管理平台上,記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服務村庄、治理戶數、人工濕地視頻、設備運行、進出水量、污染物消減量、出水水質達標率等全市污水治理情況。
“平台結合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實現一站式智慧運維。”平台負責人鄧欽斗介紹,現場的數據通過后台傳到智慧中心,通過大數據處理后進行判定,如果現場出現了異常情況,平台會立即報警,通過手機APP、短信等多種渠道提醒工作人員及時處置。
數智化的應用,讓環保工作更加“得心應手”。據了解,平度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納入整市制運維工作框架,實現“管網+終端”一體運維,為農村污水處理的運行監管注入強大的“智慧基因”。
“大棚建人工濕地用於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我國北方尚屬首創。”參與此項目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王麗表示,這種污水處理方式不但充分利用了太陽能這種新能源,還植入了智慧管理,探索出生態化、資源化、智能化、碳減排綜合處理的新路徑。
人工濕地利用空間建設了“菜籃子”。圖為培育的小白菜。人民網記者 劉祺攝
“污水”澆出“生態花” 濕地淌出“致富泉”
在雲山鎮鐵嶺庄村人工濕地,記者發現,村裡利用濕地空間建設了“菜籃子”“苗圃園”。“大棚”內,生態淨化床上方建設了三層網格式菜地,上面一層種植生菜和小白菜,下面二層扦插大葉黃楊。
“我們的蔬菜和苗木不用施肥,隻需將預處理后的污水進行滴灌,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質元素本身就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物質。”鐵嶺庄污水處理站負責人任朝,一邊侍弄著蔬菜,一邊為記者介紹,“這個站一年扦插育苗2次,每次育苗約4萬株,直接節約耕地500余平方米,經濟價值可達8—10萬元。”
人工濕地“種”出了“聚寶盆”。圖為工作人員在檢查培育的花卉。 人民網記者 劉祺攝
不僅如此,污水處理站還招聘當地村民劃片區運維,增強了群眾參與感。
管網運維員李振寶是河東馬戈庄村人,他負責鳳凰山等11個村3個污水處理站的維護工作,平時主要負責農戶管網的清理和疏通。
“在家門口工作挺方便,工資也可以,很知足。”李振寶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目前平度市1652個需要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庄已有959個完成了治理,205個已驗收運行的處理站完成了環保備案,村庄環境大幅改善,“廢水”變“活水”,實現了從“污水靠蒸發”到“碧水繞人家”的重大轉變,村民們普遍反映村庄干淨了,生活得更加宜居、舒心,為山東省的藍天碧水保衛戰貢獻了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