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博山:一“刻”不停的瓷藝人生

海岱有清風,淄韻最陶琉。山東淄博不僅有火遍全網的燒烤,這裡還是北方瓷都、陶琉之鄉,自北宋起便已開始燒制陶瓷。今天,在博山區顏神鎮古窯村依然保存著13座古窯,這裡的人們也依然熱愛著這份獨特文化。今年62歲的周成明,自幼便隨父親在家鄉的窯場裡玩耍,耳濡目染下,他與陶瓷結下了不解之緣。
圖為古窯村一隅
1989年,周成明從中國書畫大學國畫專業畢業,27歲的他懷揣著對陶琉的熱愛,回到家鄉開啟藝術創作之路。他擅長在陶瓷盤、瓶、杯、壺及琉璃制品上雕刻,內容涵蓋山水、花朵、人物、動物等等諸多主題。周成明的作品造型精致、設計獨特,這讓他很快在當地小有名氣,他順勢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專注於制作和銷售刻瓷工藝品。
后來,他開始參加各種展覽,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升技藝,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博山的陶瓷和琉璃。憑借對刻瓷的獨特理解和精湛技藝,周成明被評為“山東省刻瓷大師”“工藝美術名人”,他用一筆一畫“刻”出了一項項榮譽,也在藝術道路上不斷成長。
周成明在聚精會神進行刻瓷創作
個人事業的成功並沒有讓周成明忘記自己的根——古窯村,他心中始終有一個執念,那就是讓更多家鄉的人喜愛刻瓷,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於是,他開始免費教村裡的年輕人,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在他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加入到陶琉制作及刻瓷行業,他們的作品也逐漸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這不僅提高了鄉親們的收入,也讓家鄉的陶瓷和琉璃得到了更廣泛地認可。
周成明創作的刻瓷作品
就在一切都越來越好的時候,一場意外擾動了周成明的生活。2023年5月份的一天,他正在工作室創作,一陣劇烈的胸痛突然襲來,他幾乎無法呼吸,冷汗很快濕透了衣衫。家人發現后立即將他送往醫院,經檢查,他的心臟血管嚴重堵塞,醫生立即手術為他安放了3個支架,這才將他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周成明不得不暫時放下自己深愛的刻瓷藝術,那段時間,他關閉了工作室,在妻子經營的百貨商店裡一起打點生意,但是他始終挂念著刻瓷。
就在他糾結為難之際,事情迎來了轉機。博山區煙草公司的客戶經理在走訪中了解到周成明的情況,給夫妻兩人提出建議,把工作室與商店融合在一起,開啟一種新的經營模式。很快,在煙草公司的支持與幫助下,店鋪順利完成改造,劃分出一塊區域用於周成明繼續進行刻瓷創作和展示作品,夫妻二人相互照應,不僅滿足了周成明的刻瓷心願,也給小店帶來了更多客流和收入。
小店煥發新生,周長明的刻瓷藝術也得以繼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找到周成明學習刻瓷,他們之中不乏重返家鄉創業的年輕人。看著刻瓷給自己、給家鄉帶來的變化,周成明高興地說:“如今‘淄博燒烤’的熱度給博山的陶瓷琉璃帶來寶貴的發展機遇,老祖宗留下來的刻瓷手藝陪伴了我一生,我將和這些年輕人繼續努力,刻出更多的好作品,也刻出大家的好生活,把這門手藝刻在淄博的城市名片上。”(於靜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