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國兩會·山東聲音|代表委員談履職②
全國人大代表欒俊:新時代,產業工人要有“新”作為

開欄語: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代表委員帶著人民的囑托,奔赴這場“春天的盛會”。過去一年,在魯全國人大代表和住魯全國政協委員認真履職盡責,深入基層、傾聽民意、服務大局,用沉甸甸的履職答卷,生動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機。即日起,推出“2025全國兩會·山東聲音|代表委員談履職”系列報道。
“新時代挑戰下,我們應如何促進產業創新?產業工人應如何立足崗位、更有作為?這是我准備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提交的建議之一。”全國人大代表,華能濟南黃台發電有限公司經營黨支部書記兼規劃發展部副主任、濟南市總工會副主席欒俊說。
欒俊(左二)參加調研活動。受訪者供圖
近期,他參加了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住魯全國人大代表赴日照、濰坊集中視察活動。“在日照港展覽館參觀學習時,看到展示屏幕上,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量等數據變化記錄著港口發展,日照港越來越智慧、越來越‘綠色’。這讓我很受觸動。”作為從基層產業工人隊伍中走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欒俊認為新時代產業工人更應苦練內功、提高本領、不斷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汗水和智慧。
近年來,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特別是以產業工人為主體的能源企業,把產業工人創新作為提升隊伍素質和企業競爭力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創新活力明顯增強,成果數量質量大幅提升。但欒俊發現,目前還存在創新成果轉化率不高、供需信息對接不暢、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產業工人優秀成果多數局限在企業集團內部小范圍推廣應用。
“我建議,搭建行業級成果轉化對接平台,以成果應用帶動基層面向需求應用開展創新。一方面,匯集發布相關行業優秀創新成果,引導相關企業廣泛參與並收集應用需求,加強人工智能技術運用,促進自動尋源、供需匹配、要素聚集,實現成果轉化企業內外‘雙循環’﹔另一方面,整合匯集相關行業的場景資源,為優秀成果提供應用場景,促進技術迭代升級和產業快速發展。”
同時,欒俊建議健全成果轉化孵化機制,更好發揮市場作用。在成果轉化方面,指導明確“技術+市場”雙維評估模型以及交易定價機制,確保發布的優秀成果有市場需求,成果定價可被市場接受﹔在成果孵化方面,組建或推薦服務於職工創新的孵化器企業,依靠市場化專業化營銷力量,幫助優秀成果迭代升級並擴大應用﹔依靠市場資本力量,幫助優秀創意孵化為優秀成果,並加強成果轉化正向激勵,持續激發職工創新活力潛力。推動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對參與轉化職工創新成果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予以獎勵和報酬。
“國有企業在實施轉化激勵時不受當年本單位工資總額限制、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並探索從成果轉化收益中提取適當比例給予獎勵,使成果發明人合法合規分享創新收益。”欒俊建議。
這並不是欒俊第一次提交與產業工人相關的建議。此前,針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他提出的“關於守正創新,激發產業工人隊伍活力,持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提升”的提案被採納。全國總工會給予發揮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項目示范帶動作用等幾個方面的信息回執。在全國總工會第十八次代表大會期間,該建議有關內容作為“產改”議題,被《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吸納,對有關章節內容進行了充實豐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更加認真負責的干勁兒,依法履職,積極建言獻策,當好代表群眾的‘知心人’,也當好引導群眾的‘帶頭人’。”欒俊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