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落實全國首部碳條例,4.7億噸履約量創新高

從3月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省作為工業大省、碳排放大省,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截至2024年底,山東省圓滿完成第三個周期(2023年度)履約工作,納入配額管理的發電企業268家,履約配額4.7億噸,企業數量和履約量均為全國第一。
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徐本亮介紹,2024年全年山東省共有179家重點排放單位參與交易,碳排放配額買入量0.17億噸,成交額15.72億元﹔賣出量0.29億噸,成交額27.52億元,交易量約佔全國四分之一。
據介紹,全國碳市場已完成三個履約周期的履約工作,主要涵蓋的行業是發電行業,經過三年的發展,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制度體系日趨完善,碳排放數據質量更加准確。
國務院頒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於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國家層面的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條例》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首部專項行政法規,規定了全國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覆蓋了碳排放權交易各主要環節,對全國碳市場履約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也是落實國家“雙碳”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徐本亮介紹,全國碳市場當前呈現以下幾個變化,一是履約覆蓋行業逐步擴大。鋼鐵、水泥、電解鋁3個高耗能行業即將納入全國碳市場履約,山東共有105家企業,需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約工作。二是配額分配趨嚴,促進企業綠色轉型。配額基准線(即行業碳排放強度標准)逐步收緊,倒逼企業技術升級。省內傳統能源企業履約成本上升,促進企業綠色轉型。三是數據監管體系更加完善。國家強化碳排放數據質量監管,納管企業需提升數據透明度和准確性。四是碳市場履約更加嚴格。重點排放單位未按照規定清繳其碳排放配額的,將處規定時限市場交易平均成交價格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
下一步,山東省將積極應對全國碳市場的新變化,通過市場機制,加快推進相關行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要加強與生態環境部溝通,及時了解掌握全國碳市場擴圍最新政策,主動適應全國碳市場新形勢。充分借鑒發電行業管理經驗,指導有關行業企業提高碳排放數據質量,積極參與配額交易、清繳履約等工作,助推企業綠色轉型。持續保持打擊碳市場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堅持日常監管、監督執法、專項幫扶相結合,堅決查處數據虛報、瞞報、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保障碳市場健康運行。(趙璐)
來源:新黃河客戶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