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國兩會·山東聲音|代表委員談履職①
全國政協委員施乾平:精准施策,助民營企業紓困

開欄語: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代表委員帶著人民的囑托,奔赴這場“春天的盛會”。過去一年,在魯全國人大代表和住魯全國政協委員認真履職盡責,深入基層、傾聽民意、服務大局,用沉甸甸的履職答卷,生動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機。即日起,推出“2025全國兩會·山東聲音|代表委員談履職”系列報道。
“期待兩會出台更多民營經濟利好政策,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更健全的制度支撐。”一年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商聯合會監事長、德邁國際產業集團董事長施乾平奔波在多家企業調研,通過梳理調研材料,撰寫提案。
翻開調研筆記,施乾平一一道來:“當前,不少民營經濟主體,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面臨淨利率下降、資金壓力大、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制約了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面對這些問題,施乾平反復思索打磨,圍繞“提高民營企業紓困政策精准度”提出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施乾平。受訪者供圖
在施乾平看來,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實紓困政策時存在“一刀切”現象,導致政策落地效果不佳。他建議精准識別企業需求,通過實地調研和大數據分析,了解企業共性與個性問題,構建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確保政策制定有的放矢。
“民營企業面臨的困難各不相同,政策幫扶須‘對症下藥’。”施乾平提出差異化幫扶困難企業的建議,針對不同規模、類型的企業制定個性化政策。例如,對傳統制造業企業提供技改補貼和財稅支持,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優化市場准入和融資支持等。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施乾平建議推進公平競爭與市場准入,破除行業隱性壁壘,深化“一網通辦”等政務服務改革,減輕民營企業負擔。同時,他呼吁盡快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從法律層面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權益,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履職兩年來,施乾平圍繞民營企業發展痛點難點持續展開調研。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施乾平提交《關於制定出台民營經濟保護促進法》的提案,建議從法律層面強化對民營企業的保護。這一提案得到立法支持,成為施乾平履職生涯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履職建言,一定要實事求是,隻有深入調研,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建議。”施乾平說。他多次參加全國政協組織的專題調研、雙周協商座談會、界別協商會等活動,深入一線了解實際情況,確保意見建議更具操作性。
2024年,施乾平隨全國政協專題調研組赴廣西南寧、北海等地,圍繞“發揮海外僑胞作用,積極參與助力‘一帶一路’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課題進行深入調研﹔參加“深化魯港澳合作,助力山東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專題調研﹔參與關於“民營小微經濟發展的堵點和未來優化路徑”課題調研活動等,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增強履職能力。“在深入理解國家政策之外,對基層情況多加了解,提出的建議才有針對性。”施乾平有感而發。
作為僑界代表和扎根山東的民營企業家,施乾平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以來,行程滿滿當當,履職“成績單”厚重充實:針對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引導僑界優勢發揮、“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等議題,提交提案10件,建言、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致公黨中央等採納69篇(次)。
“立足本職的同時,通過政協大平台建言獻策,為國履職、為民盡責,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幸運。”施乾平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