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濱城區:創新“1+2+3”工作法,守護群眾生命健康

“這些急救知識就像及時雨,關鍵時刻能救命。”近日,在楊柳雪鎮呂家村紅十字博愛衛生站,區紅十字會師資團講師呂思敏化身“生命守護者”,用“剪刀石頭布”口訣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結合廚房噎食、田間摔傷等農村常見案例開展教學,為十幾位老人普及急救技能,做到紅十字會工作與村衛生室工作相互依托,共同提升。
這是濱城區創新“1+2+3”應急救護工作法,增強全區人民自救互救能力、守護一方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生動實踐。
據區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張志強介紹,全區積極探索“1+2+3”工作法,為“平安濱城”建設貢獻人道力量。1就是以黨建為引領打造立體化急救網絡,各鄉鎮(街道)均已配備應急救護師資,覆蓋機關、社區、學校等重點場所。在“支部+陣地”聯動機制下,黨員干部帶頭組建應急救護先鋒隊,持續開展“守護安寧勇向前、應急救護當先鋒”行動,推動急救知識進萬家。
2是指該模式創新“普及+深化”雙軌機制,既通過全方位載體宣傳普及急救知識,又實施“家庭急救員”培養工程,實現知識普及與救護培訓融合推進。2024年組織志願者深入社區、村居開展“三大捐獻”宣傳活動9次,培訓救護員2437名,普及培訓8.9萬余人。
“我們正推動應急救護與公共衛生服務深度融合。”呂思敏表示,博愛衛生站在運行中實行“站室結合”機制,既承擔日常診療,又作為急救培訓基地。在北鎮街道,紅十字會大力開展以“元宵佳節親人聚,急救知識進萬家,應急救護保平安夜”為主題的系列應急救護培訓活動,有效提高社區居民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1+2+3”工作法的3則是指在“黨建紅”引領“急救綠”的實踐中,濱城區著眼於挽救群眾生命、緩解病痛痛苦、增強責任意識3個成效維度,強化陣地服務功能,建好用好博愛家園、應急救護培訓基地、博愛衛生站工作陣地,積極融入城鄉社區治理,助力鄉村振興,打造群眾身邊接地氣受歡迎的紅十字會,走出了一條以博愛精神賦能基層治理新路徑。
“2025年,我們將持續落實好‘1+2+3’工作法,扎實做好‘博愛送溫暖’‘甘霖計劃’等項目的審核提交救助工作,力爭年內培訓持証救護員3000人,應急救護知識普及人數10萬人次。”張志強說。(吳志樂 郭麗)
來源:濱州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