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嘗試用“可品嘗的歷史”和“可觸摸的匠心”創意發展文旅經濟
淄博:一塊“文物餅干”破圈的啟示

2月12日,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的文創商店前,游客王煥芝端詳著一盒“青釉蓮花尊”造型的餅干,忍不住贊嘆:“這不僅是點心,更是一件藝術品。”
青釉蓮花尊、淄博大魚盤、金三彩象燈……每一款“文物餅干”都承載著淄博陶琉文化的深厚底蘊。原來,這是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聯合本地企業淄博金益德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文創產品之一。將館藏文物元素融入食品設計,化作可品嘗的文化符號,游客在博物館參觀后,不僅能帶走文物同款造型的餅干,還能通過包裝上的二維碼雲聽文物故事,實現“舌尖上的文化之旅”。
這種“舌尖上的文化”迅速成為爆款。截至元宵節,這款文創餅干已累計售出7000余盒,成為游客必買的伴手禮。而“顯眼包”系列餅干則以夸張的現代陶藝為原型,吸引年輕群體打卡分享,在社交媒體上掀起“淄博文創美學”討論熱潮。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我們希望通過文創產品,讓游客從‘看熱鬧’轉向‘品門道’,真正理解淄博的文化底蘊。”從“管鮑杯”的爆紅到“龍龖龘”軟陶泥塑,從博山古窯村蝶變為顏神古鎮到張店老舊廠房轉型為唐庫文創園,近年來,淄博正以文化傳承為根基,以創新為引擎,探索出一條“傳統與現代交融、文化與產業共生”的發展路徑。
淄博文創產業的崛起,為眾多企業創造了發展機遇。而春節期間,淄博開展的“2025迎新春購物季”活動,則讓企業開始思考如何讓流量變“留量”。這個春節,淄博開展零售、餐飲消費券發放活動,發放4.5萬張消費券,共計400萬元,參與企業259家。
“此次活動不僅可以提振消費,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復蘇,還能推動企業擴大生產、投資,起到拉動經濟、幫扶企業等作用。”淄博金益德食品有限公司營運經理曲潤岳說,新的一年,公司將啟動“糕餅文化觀光工廠”項目,計劃投資300萬元打造魯中首個以糕餅為主題的研學基地,游客可親手制作孝心酥,體驗非遺技藝。同時,將開發更多“文物+科技”互動產品,例如AR餅干包裝、虛擬文物烘焙工坊等。
近年來,淄博市政府與企業開始推動工藝革新,以“齊文化+”戰略為核心,整合陶琉文化、魯商文化等資源,構建文化IP矩陣。同時,通過建立非遺工坊、手造產業集群,為傳統技藝的活態傳承提供了平台。隨著流量變為“留量”,昔日“一次性消費”在淄博逐漸轉為“深度文化體驗”。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淄博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的企業數量居全省之首。同時,2025年淄博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文化淄博’影響力”的目標,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詞將聚焦“融合”與“可持續”。
從一塊“文物餅干”的破圈,到消費券的政策杠杆,淄博正嘗試用“可品嘗的歷史”和“可觸摸的匠心”,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開辟提振消費新路徑,書寫文旅經濟的“長紅劇本”。
“用文化IP激活消費潛能,用政策杠杆撬動產業復蘇,更用可持續生態謀劃長遠發展。”在中共淄博市委黨校副教授商薇看來,春節消費熱潮的背后,是淄博對文化底蘊的深度挖掘、對市場規律的精准把握,以及對“流量”與“留量”的平衡智慧。(姜濤 韓文彬 劉亞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