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臨朐:躍上潮頭啟新程

翻開臨朐經濟社會發展畫卷,一組組亮眼的數據,描繪出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脈絡:2024年1—11月份,全市重點關注的11項主要經濟指標有9項增幅高於全市平均,42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4.9%,高於全市13.4個百分點、8縣市第一,新簽約過億元項目31個,新增到位資金115.7億元,爭取省重大重點項目數量連續4年全市第1。
連續兩年獲評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新爭創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特色發展試點縣、全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創建成效明顯的縣,連續三年獲評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一等等次……一份份擲地有聲的發展答卷,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臨朐錨定高質量發展,咬定青山久久為功,不斷攀登,突破發展上限,以新型工業化帶動全域進位爭先,爭當更好濰坊建設排頭兵。
培育市場主體 產業生態蔚然成林
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而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
日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公示,位於東城街道的臨朐恆彩數碼影像材料有限公司的名字赫然在列。作為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單上榜企業,恆彩數碼影像材料有限公司也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我們自主研發的高溫醫用熱敏膠片不僅綠色環保可回收,而且相比進口富士膠片,顯示效果更好,完全滿足三甲以上醫院使用條件,實現進口替代,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公司已成為山東省唯一一家自主研發生產醫用熱敏膠片的企業。”恆彩數碼影像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宮新建說,該產品榮獲第七屆“創客中國”山東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和山東省企業創新成果優秀新產品一等獎。
憑借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成本優勢,恆彩數碼以成為國內偏光片及影像材料行業領頭企業為目標,計劃投資10億元,新上年產2億平方米TAC光學膜項目,項目投產達效后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稅金1.2億元以上。
在城關街道的山東科力華電磁設備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一排嶄新的“龐然大物”整裝待發,它們如同礦山衛士,能精准捕捉礦石中的鐵磁雜質,確保生產流程的高效與純淨,助力礦業發展。
“除鐵器在作業時,其內部的大線圈熱量多,易燒壞,可能存在非磁性礦物和磁性礦物夾雜、殘留、介質堵塞等問題。我們不斷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有效解決了作業溫升問題。”據科力華總經理郭寶華介紹,作為濰坊市隱形冠軍企業,企業先后有七項產品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企業年產除鐵器500多台套,是國家火炬計劃磁電裝備特色產業基地龍頭企業。
以專精特新之“優”,謀新質生產力之“進”。在臨朐,眾多企業紛紛亮出創新硬實力:恆遠利廢研發的固廢協同利用瀑落式回轉窯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地汽配自主研發的“以塑代鋼”長玻纖技術及產品,達到全國先進水平﹔萬達環保超寬溫SCR脫硝技術達到全國一流水平,成功進入中亞、東南亞等市場……
以“新”謀局,以“質”競速,向“高”攀升。今年以來,臨朐在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重大平台建設、創新項目攻關、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持續發力,大力實施“1236”主體企業培育工程,全力推進“百企擴能”行動,技改投資同比增長30%以上,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全力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提質入庫。
正是這種“精心呵護”,為臨朐成長出更多的冠軍企業提供了空間和土壤。目前,臨朐擁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級瞪羚企業等優質企業認定數量屢創新高,總量達到253家。智改數轉成效明顯,市級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達到13家,41家企業入選省級數字經濟“晨星工廠”培育庫。
轉化成果 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是當下眾多企業發展遇到的關鍵“瓶頸”,也是凝聚合力賦能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密鑰”。
在位於龍山化工產業園的山東寶龍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台台自動化設備高效運轉,流水線上不斷“吐”出包裝完善的密封膠產品。
“當前生產的產品是硅酮膠,可廣泛用於建筑、航空航天、兵器裝備、醫療設備等領域,其中,生產的雙組分硅酮密封膠市場佔有率居全國首位。”山東寶龍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銘介紹,企業目前已突破了苯基有機硅單體、高純環體、生膠混煉膠等關鍵制備技術並完成相關生產驗証,在建有機硅特種單體及系列產品生產項目,生產甲基苯基氯硅烷等產品,年產能2萬噸,項目投產達效后,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打破國際壟斷。
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站穩腳跟,創新是“獨門絕技”。寶龍達集團組建了高水平研發團隊,以“人才雁陣”賦能產業發展,先后與中國科學院、山東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通過一次次研發、改進,突破了諸多“卡脖子”技術瓶頸,讓越來越多具有國內領先技術優勢的高性能有機硅新材料產品也從“實驗室”走向了“生產線”,企業也因此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國氟硅行業產業技術進步獎、山東省瞪羚企業、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諸多榮譽稱號。
在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組裝廠,一座高達11.2米,核心轉環部件直徑6米,總重量近700噸的“大國重器”儼然佇立在前。這就是由華特磁電研制生產的,被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認定為“世界上轉環直徑最大(6000mm)的立環高梯度磁選機”,獲2023年重型機械世界之最科技創新成果認定。
談及科技成果轉化,華特磁電執行總裁王前深有感觸,“我們與中國科學院的電工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等開展產學研合作,研制成功了一批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關鍵核心技術,低溫超導、核磁共振、高梯度磁選、智能傳感分選等一批高新技術成果實現了產業化。”他表示,產品在生產和走向市場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哪些問題,也會反饋到實驗室進行研發,這是一個供需對接的雙車道,研究院起到了連接實驗室、車間、市場的橋梁作用。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近年來,臨朐持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大力支持民企與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先后培育市級以上科創平台297家,與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等120多所學術機構、知名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一批“卡脖子”問題有效破解,多項實用專利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校企合作“乘數效應”進一步放大,產才融合“聚變效應”充分激活。
激發創新活力 打造具有區域吸引力的人才集聚高地
城市的創新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人才聚則事業興。
日前,臨朐縣一次性獲批2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實現了國家級人才平台創建工作的重大突破。
突飛猛進的表現,與臨朐不斷推進“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互融”的布局有關。近年來,臨朐以“工業立縣、產業強縣”為目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數據統計,臨朐縣人才發展成效列16縣市區、市屬開發區第1位,人才支撐縣域高質量發展作用持續增強。
在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人才可以不“為我所有”,但要“為我所用”。2004年,華特磁電與顧國彪院士簽訂技術開發項目合作協議,此后,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省級科研平台陸續落戶。通過創建“柔性人才”引進合作模式,華特磁電打破了“學歷、職稱、資歷、身份、國籍”等限制,攻克了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形成了屬於企業的“技術護城河”,也打造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技能人才方面,華特磁電自主培養了一支高素質“能工巧匠”,保証了技術傳承的連續性。
在臨朐恆輝新材料有限公司,這家於2019年成立的企業,目前已經在催化劑多個細分領域實現技術突破,研發團隊近60人,佔員工數量四分之一。研發領頭人叢佃凱也是公司創始人,一輩子隻干了催化劑研究這一件事。企業還特聘了四位已退休或進入二線崗位的科研人員,組成了技術攻關團隊。正是因為擁有這種濃厚的科研環境,具備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成為產品的能力,才吸引了“銀發天團”的入駐,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近年來,臨朐充分發揮3400名在外優秀人才和1300名在外博士、兩個在外“人才庫”的優勢,深入開展“一月一主題”招才引智、萬名青年人才引進和在外博士人才回引工程,成功引育市級以上重點人才66人、青年人才4164人、高技能人才1007人。
此外,還創新實施“一企一平台”工程,新增省企業技術中心等市級以上創新平台23家,全省唯一獲批國家鋁型材及門窗制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從中南大學等高校選聘7名專家教授擔任企業科技人才副總,有效搭建了人才賦能載體平台。
為了吸引人才長期扎根,臨朐用心施策,用情留才,聚焦“卡、錢、戶、房、崗”,不斷升級人才政策,制定出台人才政策“黃金13條”,優化“駢邑人才卡”服務,對高端人才子女入學、健康查體、購房補助等“關鍵小事”落實人文關懷關注,2024年落實購房補貼等各類人才政策資金1116萬元,惠及人才1154名。不斷增強人才歸屬感。
人才支撐創新,真金白銀支持創新。建成全省首家跨部門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在全省首推高效辦成公司減資“一類事”,在全市首創重點項目“聯評聯審”機制,開展“遍訪企業”“我為企業找訂單”“我幫企業組主場”等活動,解決涉企難題479件,新增市場主體7600多戶,落實稅費優惠政策15億元。(趙晨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