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山東萊蕪:鐵牛嶺村“變形記”
“我要這個后腿肉,再給我稱上幾斤大骨頭。”“這塊五花肉好,准香,給我來幾塊。”……春節臨近,山東寶利秋平肉聯廠(以下簡稱秋平肉聯廠)專賣店裡,擠滿了購置年貨的村民,還有專門乘坐公交車趕來的市民。
秋平肉聯廠是濟南市萊蕪區方下街道鐵牛嶺村的村企,集生豬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其產品是當地的知名品牌,專賣店遍布萊蕪區城鄉。
一年多前,這家企業在村裡還只是“緩步前行”。
國家稅務總局濟南市稅務局派駐萊蕪區鐵牛嶺村第一書記李文新來到村裡后,首先“盯”上了肉聯廠,他經常和企業負責人李秋平拉家常,探討發展之道。
春節臨近,很多人前來購買年貨,秋平肉聯廠工作人員忙得不亦樂乎。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老李,我認為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要走出去。”李文新建議,企業走出去才有奔頭。他提出,在萊蕪區各地設立肉聯廠專賣店,和各大商超、機關、學校食堂積極合作,並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說干就干,經過考察調研,李文新結合自己擅長的稅務、財務知識,從優惠政策、行業管理等方面,與村委一起探索政策培植、共同富裕的新路子,確立了以直營、加盟連鎖店的形式,實現拓展市場份額、提升企業規模效益的發展方向。
在萊蕪區每個鄉鎮街道開設一家專賣店﹔在城區,每隔兩千米就有一家經營門店,“秋平”在當地已發展成為本土肉類第一品牌。截至目前,專賣店已由原來的1家發展到23家,帶動就業104人,與當地的機關、企業、學校食堂及商超建立了深度合作,年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比過去增長了3倍多。
“在這裡上班,離家近,步行不到5分鐘,工資4000(元)。”村民亓登珍做夢也不會想到,在家門口能找到這樣的好工作,平時她在肉聯廠負責車間衛生,逢年過節廠裡缺人手,她就幫忙灌香腸。她麻利地把碎肉加入灌腸機,開心地和記者攀談,口罩也掩飾不住臉上洋溢的笑容。
用合作社的錢,李文新為村裡老人准備了“年貨”。人民網記者宋翠攝
2023年7月,李文新帶著組織的重托來到鐵牛嶺村,經過調研考察,很快掌握了村裡情況。村子不大,距離城區不遠,年輕人大多進城務工,村裡有一家肉聯廠,還有肉牛養殖產業,但規模小,發展慢。為了實現企業和產業長足發展,李文新依托鐵牛嶺村畜牧養殖合作社,確立了“1+1+N”發展模式,打造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業”。
李濤是村裡養殖大戶,具有多年西門塔爾肉牛養殖經驗,但是由於受人工、原料和市場等諸多因素影響,他的養殖場一直是“小打小鬧”。李文新的到來,為村裡養殖業注入了新活力。
“李書記幫我們協調資金,由合作社統一進行飼料採購、疾病防治、市場銷售,不用我們操一點心。”李濤帶著記者一邊參觀他的養殖場,一邊喜滋滋地說,“養殖場規模翻了一倍多,存欄130多頭,今年銷售額已達220多萬元。”
望著李濤發自內心的笑容,望著養殖場內停放的6輛車(各有用途),記者不由感嘆,在李文新的幫助下,李濤已經由一個農村漢子成長為養殖專業戶,帶動更多村民發家致富。
而今,肉牛養殖發展成了村裡的特色產業,養殖戶從原來的3戶發展到6戶。為了更好服務他們,李文新還聘請省市區的專家,不定期到村裡授課,提高村民的養殖技術。
“鐵牛嶺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萊蕪區方下街道辦事處李義社區書記李強表示,李文新來到后,迅速扑下身子、進入工作角色,把黨建作為引領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把改善民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根本之要,以真心服務群眾,通過壯大集體經濟、完善老年食堂等行動,展示了第一書記的風貌。
幸福院老人食堂裡,李文新為老人端上熱騰騰的餃子。受訪者供圖
收入增加了,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李文新把解決村裡孤寡、空巢、生活困難高齡老人“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建設了幸福院老人食堂,為老年人提供免費餐食,改善老年人生活,讓他們品嘗到“幸福味道”。
“李書記為村裡做了很多事。”看到李文新走來,李增榮緊緊握著他的手說。除了為老年人建設幸福食堂,李文新還為村裡完善了黨員活動室、振興學堂、學生驛站等配套設施,不定期開展健康義診等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
看,李文新用合作社的錢,為大家准備了“年貨”,購買了米面、花生油等,並且為村裡65歲以上的150位老人准備了紅包,讓他們開開心心過大年!
“駐村第一書記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李文新感慨道,“我將以飽滿的熱情,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履職盡責,一定會帶領村民把村子換個樣子,描繪出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