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布通知 切實提升社會公眾防災避險能力
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各類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重發,極端性、異常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征凸顯,防災減災救災形勢復雜嚴峻。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樹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提升社會公眾防災避險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社會防范化解重大災害風險水平,切實形成“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良好局面。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構建協調聯動共抓格局。各市防減救委、各成員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提升公眾防災避險自救互救能力是防范應對重大災害風險、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必然要求,堅持系統觀念,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持續推進社會公眾防災避險自救互救能力提升。要科學廣泛宣傳教育,根據本地區、本領域、本行業易發風險,制定工作計劃,明確部門職責和任務,以災害風險識別處置、遇災自救互救經驗做法、典型事故案例教訓等為重點,對公眾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防災避險自救互救知識宣傳教育。氣象、自然資源、住建、交通、水利、海洋、地震等部門要發揮專業優勢,結合行業領域特點,制作不同地區、不同災種避險自救培訓資料,針對性制定培訓計劃,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員、企業安全員、災害信息員、水庫河道責任人員、地質災害監測員、護林員等一線人員優勢,組織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知風險、會防范、能應急”全員防災避險自救互救技能培訓。各地要依托科技展館、博物館、安全體驗館、應急實訓基地等,開展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防災避險安全教育,普及災害風險基本知識和防范應對技能,逐步探索建設一批防災避險自救互救文化教育體驗基地。要進一步拓寬宣傳教育陣地,在學校、交通場站、商業中心、建筑工地、廣場公園、旅游場所等人員流動大的場所常態化張貼懸挂防災避險自救互救標語、圖片,將防災避險安全宣傳融入社會公眾生產生活,推動防災避險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二、持續推動“五進”走深走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防災減災安全宣傳“五進”作為深化防災避險宣傳教育的有效途徑,切實增強公眾防災避險意識和素質,實現社會整體安全水平提升。要充分發揮媒體公益宣傳作用,推動建立防災減災公益宣傳機制,統籌策劃宣傳內容,開展預防與應急、避險與逃生、自救與互救等方面的公益宣傳、科普宣傳,保証防災避險宣傳有版面、有時段,長流水、不斷線。要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充分把握全國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全省安全生產月、“開工第一課”“開學第一課”等時間節點,創新形式手段,利用現有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活動模式,結合行業、地域特點,精心設計、廣泛開展科普講座、知識競賽、警示教育、展覽展示、互動體驗、中小學安全教育課程、校園應急疏散逃生避險演練等,做到以活動促宣傳、以活動抓推進,營造全社會主動避險避災、科學自救互救的濃厚氛圍。要堅持拓展公共宣傳渠道,將防災避險元素有機融入應急廣播、鄉村大喇叭、社區微信群等社會傳播載體,影院、物流、快遞、車載顯示屏、戶外廣告屏等公共介質平台,推動浸入式防災避險宣傳教育的常態化、大眾化,促進防災避險意識成為社會公眾的普遍認同、外化為自覺行動。
三、科學組織防災避險演練。各級、各工作機制、各有關部門要緊扣本地區、本行業災害事故風險特點,指導基層制定科學合理、簡明實用的人員轉移避險應急預案,精細劃分防御單元,壓實人員轉移責任,將危險區對象與社會管理網格相對應,對老幼病殘和困難群眾等群體建立“一對一”轉移包保責任制,明確轉移責任人員、轉移路線、交通工具等,全力保障人員有序避險避災。要立足各種極端情況常態化組織開展預案演練,以先期處置、轉移避險、自救互救為重點內容,確保相關責任人熟悉工作職責、清楚響應流程,確保群眾熟悉預警信號、熟練避險方式、掌握自救互救知識。要認真分析、總結評估演練效果,根據演練中暴露出的問題和短板修改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切實提升社會公眾防災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四、強化組織務求工作實效。各市防減救委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緊盯能力提升重點任務,明確目標責任,強化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及時總結經驗,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細落實。各有關部門要持續加強災害預警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新技術應用,不斷提升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時效性、精准度﹔進一步完善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短信、報刊、網絡、社交媒體、敲鑼打鼓等方式向社會公眾及時廣泛發布災害預警信息,確保不留死角﹔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重要目標、高危部位,深入組織災害事故風險隱患排查,強化風險識別和動態分析評估,建立健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清單台賬,落實閉環管理,確保隱患查得早、查得出、查得准,整改及時,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來源:山東省應急管理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