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人民日報看山東

人民日報副刊 | 拜年

2025年01月22日09: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拜 年

厲彥林

拜年,是悠久而廣泛的春節習俗。子女給父母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記得我剛會走路就跟著家長給長輩和近門大爺叔父拜年。現如今,這一習俗雖然在悄悄變化,但蘊含的文化底蘊沒有褪色,那美好的記憶深深刻入我的腦海。

在我老家沂蒙山區,吃完過年餃子,晚輩們第一件大事,就是換上過年的新衣裳,打扮得板板正正,精神頭十足,給長輩拜年,還得趁“早”。家家是石頭壘砌的房屋和院牆,西屋大都晚輩住,東屋是做飯的鍋屋,長輩住。過年期間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做飯的鍋屋溫度高,是拜年的首選地點。各家備些炒花生、瓜子、糖塊、香煙這類稀罕物。年長者盤腿坐在暖和的炕頭上,等晚輩獻上祝福的話,磕頭作揖,感恩祖輩,樂享天倫。長輩碰上不熟悉的,還得拖著腔問:“這是誰家的媳婦——?”“這是誰家的孩子,叫什麼名字——?”

我小時候,剛吃完餃子,家裡就有來拜年的了,父親忙著遞煙倒茶和問候致謝,娘忙前忙后拿糖塊、捧花生、遞瓜子。坐在炕頭上的爺爺,舒展開滿臉皺紋,胡須都笑得翹起來,高興地說:“過年好,圖個開心熱鬧,人越多越好。”

我得趕忙帶上弟弟妹妹去給近門的長輩們拜年,老人還反復囑咐先去誰家,再去誰家,別忘了誰家。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會給晚輩發“壓歲錢”,這是長輩對晚輩的獎賞和祝福。錢多錢少不重要,重在這份心意。

年年迎年、過年、拜年。我經歷了拜年方式的歷史變遷。從登門作揖磕頭拜年到書信、電報、賀卡拜年,從電話、尋呼機留言、手機短信拜年,到微博、微信、網絡視頻拜年……拜年方式在變,拜年的熱情絲毫不減。除夕夜,家人們一起吃年夜飯,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用短信、微信拜年,時不時還會有視頻電話打來:“恭喜,過年好!”

拜年的聲聲祝福,傳遞著新一年的奔頭與盼頭,紅紅火火、有滋有味的希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2日 20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