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涉企執法,山東為企業“鬆綁減負”
山東碧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為年終訂單忙碌。公司行政總監胡順廣,有時會到車間走一走。
前些年的這個時候,胡順廣可沒這麼輕鬆。除了做好生產經營等工作,他還要迎接各類檢查。
變化就在這兩年。“檢查明顯少了,2024年全年迎檢兩次,每次檢查不超過1小時。”胡順廣說。
檢查次數減少、效率提高,得益於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的創新之舉。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山東率先出台規范涉企執法行為若干措施,重點領域入企檢查頻次壓減45%。去年,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提出全面規范涉企檢查行為,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在臨沂市莒南縣,“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檢查任務清單明確了18類檢查對象、14個牽頭執法主體,清單涵蓋生態環境、安全生產、食品安全、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等領域。每月25日前,各執法部門按照年度檢查安排,通過臨沂市涉企聯合檢查平台提報次月的檢查計劃。平台按照“應急優先”“七日無打擾”原則,對同一企業七天之內的檢查事項進行自動匹配,形成檢查單。
“‘綜合查一次’不僅規范了執法檢查,還提高了部門的服務意識,進一步優化了全縣營商環境。”莒南縣縣長厲偉代表介紹,“綜合查一次”場景清單建立后,效果立竿見影,執法檢查次數下降30%,企業通過“愛山東”APP對檢查滿意度評價達到98%。
“我們商場去年比較特殊,裝修的時候比較多,迎接過幾次檢查。”某生活廣場負責人宋凱認為,適當的檢查有利於企業的發展,但從企業角度而言,他希望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更規范、更優化。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5年山東建設“魯執法”平台,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落實“五個嚴禁”“八個不得”,集中整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
如何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這是大眾新聞在話題互動活動中收到的不少網友和企業留言。對於這個問題,山東省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於丹迪委員深有感觸。於丹迪認為,解決一些部門對企業多頭檢查的問題,需要梳理不同部門的責任清單,抓好統籌協調。“隨著改革縱深推進,不同部門的責任將更加明確,相互的配合將更加默契。”於丹迪說。
在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新華錦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於曉怡委員看來,為企業“鬆綁減負”,還要暢通企業訴求表達渠道,形成執法監督閉環。在這一方面,臨沂市莒南縣作出了一些探索。“各執法部門按照檢查單入企檢查,檢查碼顯示為綠色。如果沒有提前報備,檢查碼顯示為紅色,企業有權拒絕檢查,並可以投訴舉報。”厲偉分享了莒南縣的經驗。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於曉怡同樣關注營商環境建設問題。“建議地方有關部門繼續提高服務質效,深化數字賦能、流程優化再造,讓企業辦事更便捷、更高效﹔著力優化資源配置,強化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於曉怡說。
“企業發展,離不開法治化營商環境。”山東海洋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加山代表介紹,不久前公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明確行政檢查主體,嚴禁不具備主體資格的組織實施行政檢查。劉加山認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建設“魯執法”平台,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從行政執法等方面加大制度供給,是優化營商環境重要的一環。(劉玉凡 常青 王思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